第37章 碰壁
李云海骑着车,载着林芝出了院门,问道:“林小姐,我们接下来往哪边走?你要去哪里?” 林芝抬起纤纤玉手,朝左边一指:“这边,我要去单位。” “省工人文工团?”李云海笑道,“人民路和曙光路交叉口那边?” “咦,你怎么知道的?” “文工团过去就是韶山路口,那里有个省图书馆,我读书那会儿,经常到那边借书看。” “嗯,就是那里。” “这么晚了,你还要去单位呢?你刚参加工作,就这么忙吗?” “我是去排演一个节目,团里要进行巡演。” “排练到几点钟?” “七点半开始,排练一个半小时,到九点结束。” “那么晚,你一个人回家?” “你要是担心我,可以等我,送我回家。这样你欠我的利息钱,又少了两分。” “……” 到了文工团,李云海把自行车停在院子车棚里,对林芝说道:“我到附近逛逛,等你。” 林芝轻抿小嘴,朝他挥了挥手:“好!我们在团里的小剧场排练,你也可以到里面坐着,看我们排练。” 李云海到附近逛了一圈。 这边省级文艺单位比较多,像省新华书店、省歌舞团、省戏剧院,省图书馆、省工人文工团,都在这一块。 可惜现在是晚上,书店和图书馆都停止营业了,不然李云海能进去消磨半天时间。 他逛到一片绿化树林,听到一阵蛐蛐叫。 李云海小时候在农村,夏天的晚上,经常和小伙伴出去抓蛐蛐和萤火虫玩。 此刻听到蛐蛐叫,他童心大发,先到附近买了一瓶汽水喝了,留下瓶子不退,然后来到树林里,听声辨位,趁着路灯和月色,确定蛐蛐的方位,然后预判蛐蛐的跳动方向,双掌窝起来进行捕捉,一抓一个准。 李云海抓到了三只蛐蛐,装进瓶子里,摘了几片树叶,松松的塞住瓶口。 时间差不多了。 李云海提着瓶子,来到工人文工团,听了听音乐声,便知道小剧场的方向,他推开剧场的门,走了进来。 舞台上,十几个文工团的成员正在排演节目。 林芝也在台上。 她在学校里跳的是独舞。 今天在团里排练的却是群舞,十五个花枝招展的青年女子,分成三排在跳舞。 林芝站在前排,看到李云海,便朝他挥了挥手。 带队的老师指了指林芝,示意她专注。 李云海就在靠门边的位置坐着。 他觉得这支群舞太乱了,没有林芝的独舞好看。 排练结束。 林芝欢快的跑了下来,笑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呢?我好像听到叫声了。” 李云海把瓶子递给她:“蛐蛐。” “咦!你抓的啊?我小时候也想抓来着,就是抓不到!你是怎么抓到的?” “这有什么难度?随手一抓就抓到了。走了吗?” “嗯,走了!”林芝好奇的举着瓶子,观察里面的蛐蛐,听它们嘹亮的叫声,“咦,为什么是三只?” “是三只,怎么了?” “三只,岂不是有一只会特别的孤独吗?” “我随便抓的,也没有在意这个。” 来到外面,林芝走到院边的树底下,扯开瓶盖,放出来一只,只留下两只,然后把瓶口盖住,嫣然笑道:“这样,它俩就不孤单了。” “……” “李云海,我没想到你真的会等我。”林芝很是高兴。 “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你明天晚上还有时间来陪我吗?” “明天晚上?我要修理复印机。你还要来排练吗?” “要的。连续半个月呢!你来接送我呗?好不好?好歹也能抵两分钱的利息不是?” “我看看吧,有空我就来。” “嘻,送我回家吧!我喜欢坐你的车,你骑得很稳。” 夜风清凉如水。 林芝悦耳的歌声响起来: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这首歌是她们刚才排练舞蹈时的伴奏歌曲。 林芝的嗓音,像百灵鸟一样婉转清脆。 她忽然停止唱歌,扯了扯李云海的衣摆:“你哪天回家乡?” 李云海道:“再过一阵吧!我得回梅山机械厂报到。” “我想去你家乡看看,行不行?” “农村有什么好看的?” “那是我爸爸工作过的地方,也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我想去看你家门前的枣树林,看枣花的香气,像风一样的流动!” “你有时间吗?” “嗯,我总能找到时间的!你把你家的地址告诉我,我去了直接找你。” “我回去后,大概率就是在梅山机械厂上班。” “你家的地址,是国家机密啊?说不得?” 李云海失笑道:“当然不是了。白溪乡石板村,李氏老祠堂旁边,有三口水井的地方,就是我家了。” “嗯,我记下了!”林芝咯咯笑道,“我去了,有床给我睡吗?” “啊?没有!” “那我睡哪里?未必以天为席,以地为床?睡在你家的枣树林里吗?” “你真去我家啊?我以为你说着玩的。你若去的话,我安排你和我两个meimei挤一铺。” “嗯,可以。就这么说定了。” 林芝又唱起了欢快的歌: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嘿!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她的歌声真美妙,能让人联想到家乡的田野,想到夏夜稻禾和青草的清香。 送她到家门口,李云海跟林芝告别。 林芝嫣然笑道:“李云海,谢谢你陪我!晚安!” 又是这声熟悉的晚安,似乎能把人甜醉了! 沈秀兰从来不会跟他道晚安。 这个年代的人,也不时兴说晚安。 李云海点点头,挥了挥手:“再见!晚安!” 回到店里,李云海把复印机做了一个归类整理。 有好几台复印机,不值得修复,只能用来拆解零件用,李云海把它们拆解了,留下有用的零部件,将壳堆放到墙角边。 这么一整理,房间宽敞多了。 李云海提了一桶水,来到院子的树下冲了个凉,把衣服搓洗了,晾在门前屋檐下扯着的一根长绳上。 第二天天一亮,李云海就醒来了。 他再次试了试那五台复印机,确定没有任何问题。 然后,他就继续拆解修复其他复印机。 以李云海的估计,20台复印机,通过拆零件修补的方式,可以组装出12台能用的复印机! 有了这几天的经验,李云海的技术和手法,日趋成熟,不管是拆解,还是修改电路,或者更换零件,都越来越快速。 一个上午的时间,他又修好了一台复印机。 中间还接到了两个维修的活,帮人修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赚到了五块钱。 奇怪的是,刘世滔并没有派人来找他! 李云海心里又打起了鼓。 事情不会又有变数吧? 下午两点半钟,李云海坐不住了,来到街上,找到公用电话,打给刘世滔的办公室。
电话响着,却无人接听。 李云海重拔了一次。 过了好大一会儿,那边才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喂,哪位?” 李云海笑道:“刘行长好,我是李云海。” 刘世滔哈哈笑道:“小李同志,你算沉得住气的了!这个时间才打电话给我。事情定了!你直接送复印机到我们银行来吧!” 李云海欣喜若狂! 这毕竟是他人生中做成的第一单大生意! 他能不高兴吗? “谢谢刘行长!我这就找车把复印机送过去。” “好!你来了,到办公室来找我。” 李云海挂断电话,想着去哪里找辆货车,忽然想到丁强,便拨打丁强在西州的电话。 接电话的人是传达室的门卫。 李云海拜托他找一下开卡车的丁强。 门卫说请你稍等。 不一会儿,电话里就传来丁强的声音:“谁啊?” “丁哥,我是李云海!” “哦!是你啊!” “丁哥,你现在有空没有?帮我送趟货。我顺便请你吃个饭。” “行,我正好有空,我这两天没有出车。去你店里?” “对,就在我店里,你还记得地方吗?九如巷。” “知道,马上来!” 李云海回到店里,等丁强过来,两个人将五台复印机搬上车。 丁强问运到哪里去? 李云海说了地址,和丁强上了车。 车子很快就到了银行办公楼。 保卫拦住了车。 李云海下了车,递了一支烟给保卫,笑道:“我们是来送复印机的,刘世滔行长订的货。” 保卫似乎已经接到了刘世滔的电话,让李云海他们登记了便即放行。 刘世滔带着人,来验收复印机。 这五台复印机,比刘世滔想象中还要好! 外观品相达到了八成新,除了一些不太明显的划痕,没有什么大的瑕疵。 银行的专业人员试过机器后,说复印机很不错,复印速度快,打印出来的字迹清晰工整,cao作也很方便,功能十分齐全。 刘世滔听完汇报,很是满意。 他当然不会为难李云海,验收过后,当即和李云海签了购买合同,开了收货单。 李云海兴冲冲的来财务部领钱。 企事业单位,采购和财务都是分开的,而且都是独立的部门,分属不同的领导管理,彼此并肩工作,而不是直接相互合作。 李云海深谙其中道理,并没有因为把机器卖给了银行,就趾高气扬、理所当然的来要钱。 然而,他刚一开口,财务的同志便摇了摇头:“你这笔账,今天结不了,五万以上的账单,要等我们高主任签字。高主任出差去了,要三天后才能回来。” 李云海还以为人家是忽悠自己,这么大的银行,结个几万块钱的账单,还要等个什么主任签字? 他好话说了一箩筐:“同志,请你通融一下吧?复印机你们单位已经签收了,这是刘行长的亲笔签字。我等着这笔钱周转呢!” 财务部的同志挥了挥手,正眼也不瞧他一下,丢下一句话:“那你去找采购部要钱啊!” 李云海碰了壁,只得掉头来找刘世滔。 刘世滔解释说道:“小李同志,我们单位的确有这个规定,要不你过三天再来结账吧?” 李云海听到这话,心就凉了一半,知道这笔钱,只怕没这么容易拿到手。 越是这种大单位,财务越是眼高于顶,想结账就越困难! 他暂时也没有办法可想,只能回去,等三天后再来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