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在线阅读 - 二十二 干该干的事情

二十二 干该干的事情

    “父老乡亲们,快来看啊,贼虏大将首级,可都是贼虏伪帝的心腹爱将,有印信旗帜为证。”

    街道上,军兵用竹竿挑着首级,打着旗帜,捧着印信兵甲,一边走一边吆喝。

    “刘太尉勇猛无敌,一战击杀五千贼虏,虏将董文炳弟董文用、子董士元全部授首,目下贼虏退兵,台州安然无恙。”

    “好~”

    “陛下英明神武,得托天命而生,授刘师勇以天雷神术,天雷之下,贼虏无不败亡。”

    “官家威武~”

    无数吃瓜群众尾随其后,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到了城门口,军兵把首级挂在城头上,又搭了棚子,把战利品一一陈列,几乎全城人都跑了过来看。

    大人们高声喧哗,小孩子们跑来跑去,小商贩们趁机做起了买卖,热闹无比。

    “陛下恩典,今夜取消宵禁,以庆祝前线大捷。”

    “官家万岁~”

    居民们爆发出震天价欢呼。

    自从皇帝驻跸温州,宵禁重启,许多人不能找乐子,更多的人因此没了赚钱的机会,此时听说宵禁取消,都是兴高采烈。

    州衙里,赵昰听着外间海啸般的欢呼,不禁露出了老父亲般的笑容。

    一场大胜,军民振奋,应该对元军没那么惧怕了吧?

    少顷之后,赵昰收回注意力,说道:“刘师勇加太尉,林景熙和张双国加大学士,皆授侯爵,并荫其妻子,诸卿以为如何?”

    “圣明无过于陛下。”众人回道。

    提升散官衔和爵位,给家人待遇,本身的职位和权利不变。

    以目前的地盘,给不了更高的职位,也能防止以后功高难赏,毕竟以后打仗的日子还长,谁知道还能立多少功劳呢。

    “既如此,有司先定细则,枢密院核查战绩无误后立刻拟诏发布。”赵昰拍板。

    赵昰不相信刘师勇会虚报战绩,但是谢枋得说得对,程序不能乱。

    “另外,刘师勇上奏收复天台、仙居二县,诸卿以为如何?”

    谢枋得说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况二县本为腹地乎?”

    这个理由既正当又强大,根本没法反驳。

    时至今日,皇帝的天然责任就是守土安民,能够收回失地而不收回,那不是正经皇帝应该做的。

    当然,从宋真宗赵老三开始就不正经了,如果赵昰因为实力原因不去占据二县,那也勉强说得过去。

    赵昰想了片刻,问道:“刘师勇兵力可够?又当以谁守之?”

    赵吉甫说道:“温州城目下有兵万五,可出五千增援台州,由刘师勇安排防御。”

    刘黻说道:“太师之参谋傅卓知兵事,沉稳有干才,可知天台县事兼守备,外戚俞如硅忠心耿耿,才干卓越,可知仙居事兼守备。”

    刘黻的提议很符合赵昰的心意,谢枋得却说道:“俞如硅为宁王外戚出身,不宜主掌地方,臣自请守仙居。”

    赵昰问道:“卿可是担忧俞如硅拥兵自立?”

    “臣正有此意。”谢枋得说道:“臣听闻出临安时,杨亮节负陛下,俞如硅负宁王,此非忠义,乃以亲论而已。

    如今宁王监国于福州,本为权宜之计,不可使其羽翼壮大,以防不忍言之事。”

    赵昰说道:“卿所虑并无差错,然世事易变,不能墨守成规。

    便以俞如硅权知平阳县事,改徐辰知天台县事,守备由林景熙、张双国、刘师勇三人推举,如何?”

    谢枋得说道:“臣仍然以为俞如硅不能出守地方。”

    “陛下。”黄震上前说道:“自西汉有外戚之祸,历代鉴之,因此太祖遗训,只崇爵厚禄,不畀事权。

    如今国势倾危,任人唯贤德,故杨亮节父子可掌军,亲王可入枢密院。

    然俞如硅为宁王外祖父,其坐镇地方,若为小人所惑,宁王必受连累,陛下若爱宁王,当防微杜渐,免得事到临头伤了兄弟和睦。”

    刘黻说道:“陛下,谢枋得与黄震皆忠直之臣,所谋为万世计,请陛下详擦。”

    赵昰看了眼陆秀夫,见他端正站着却没有说话的意思,不由有些生气。

    想提拔个人而已,被怼来怼去的,这皇帝当的实在是有些憋屈。

    大概察觉到了皇帝的情绪不佳,陆秀夫终于开口了,说道:“陛下信人爱人,欲以俞如硅出守地方,人之常情而已,然,诸臣所言在理,陛下不可不察。

    此时宁王年幼,兄友弟恭相得益彰,待宁王长成,焉知其仍是纯真否?

    为长远计,非陛下外戚不可用,便是陛下外戚亦应限于执掌宫禁,不应干政。”

    “罢了,尔等自行商定人选。”赵昰发了下小脾气。

    仅此而已了,还能怎么办呢?

    看看前面十六个皇帝,哪个没被文臣怼得怀疑人生?像范仲淹、王安石、李纲这类大臣之所以经常被贬出朝堂,就是因为把皇帝怼的太恼火了。

    现在大家看赵昰年龄小,只以劝说为主,语气都比较柔和,不然能把赵昰气出脑溢血。

    “圣明无过于陛下。”谢枋得露出了老父亲般的笑容。

    赵昰压下情绪,问道:“董文炳旧疾发作,想来不能再次领兵,诸卿以为后继者何人?”

    然后大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居然没有说话的。

    “陛下恕罪。”赵吉甫赶忙上前拜下:“元虏良臣猛将无数,可接替董文炳者甚多,臣等实在不敢妄自揣测。”

    赵昰说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知对方统帅,如何应对?且分析一番,按照可能人选各做预案。”

    赵吉甫回道:“陛下恕罪,臣等不知元虏两浙大都督府人员详情,亦不知各地大员职责,实无法分析。”

    “陛下,非是我等不知情报重要,实乃消息不通之故。”陆秀夫解释了一句。

    赵昰问道:“朝廷如何获得元虏情报?”

    刘黻回道:“往常都是义士主动来报,或遣人往之。”

    缺乏专业的情报机构可还行?

    赵昰说道:“朕欲重建皇城司,专职查探元虏情报,传递消息,策反、刺杀元虏官将,诸卿以为如何?”

    陆秀夫反问道:“陛下可能保证其对外而不对内?”

    开国之初,赵大就建立了皇城司,但其主责是

    探查军中情状,预防阴谋扰乱,防止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演。

    对外只是兼职,至于监察百官……以宋朝文官的强势,让皇城司存在已经很给面子了。

    其最有存在感的时候是徽宗朝,当时内宦杨戬

    主掌皇城司,强抢山东民田无数,惹出好大风波来。

    知法犯法就是豪杰,查探情报就是垃圾,地位和锦衣卫相比,连弟中弟都不算,所以陆秀夫反问代表了众人的意见。

    如果皇城司还是以前那个鸟样,真没必要重设。

    “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赵昰掉了一下书袋,继续说道:“除了对外,皇城司还要清查元虏细作,保证机密不失,至于对内监察军民之类,皆罢免。”

    明朝先有锦衣卫后有东厂,威风凛凛,但是皇帝一样被怼到不愿意上朝。

    所以情报机构就干该干的事情,至于皇帝当的痛不痛快,赵昰表示等长大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