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武夫在线阅读 - 第1511章 看似不近人情

第1511章 看似不近人情

    
上一页返回最新章节列表下一页

    说到这里,老人又是一阵长吁短叹。

    “你为国家做工,国家自然也要为你补偿,哪有白白使役你的道理。”为了避免让老人伤心,太子连忙转移了话题,“工地上辛苦不辛苦?我看你搬运石料似乎有点累。”

    “这不算太辛苦,以前做农活的时候,天还没亮就得起来,做到日落才能回家,那时候才叫辛苦。”老人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不满意,“而且工地上因为草民年老力衰,所以也没有给草民安排太多活干,所以日子还算轻松。要说苦,草民有几个朋友在别的工厂做事,那才是辛苦呢……他们有的人在火药厂干活,那里很危险,听说经常有人把自己烧着了,不过为了一碗饭吃,也只好战战兢兢做下去了……”

    “原来是这样。”太子默然点头。

    火药厂的工作十分危险,他是早有耳闻的,但是他也知道这种事自己无法完全避免,毕竟国家的火药需求摆在那里,只能敦促那些工厂尽量按安全规章办事,另外多安排些抚恤了。

    巡视棱堡,不能一直在一个地方打转,所以太子决定换个话题了。

    “老孙头,你在工地上也做了这么久了,为国辛苦,有什么缺的吗?”

    他已经决定从自己的私房钱里面拿出一些,给这些工人多发些工钱,虽然这笔钱不多,但是总算是一片心意。

    哪知道,这个老人并没有提出钱或者待遇方面的要求,反而脸色一阵忸怩,好像有什么话想说但是又不敢说的样子。

    莫非是有什么话这里人不准他说吗?

    “但说无妨,别怕!”他连忙给对方鼓励,“我是太子,我在这里说话算数的,如果有什么事他们做得不对,我能帮你做主!”

    “太子殿下,草民……草民对工地上的人没什么意见,只是……只是……”老人又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出来,“草民只是有一个请求……”

    “说吧,能办到话我就办。”太子马上答应了下来。

    “草民……这些年来在工地上干活,也积攒下了不少钱了,而且草民的儿子也有了积蓄。这些积蓄加起来可以在家乡买上不少地……家乡之前连年战乱,可跑了不少人,有很多荒地!”得到了太子的鼓励之后,老人大起胆子说了起来,“现在草民的儿子成了家,也生了孩子,所以生活打算安定下来,草民的媳妇也说要我们回乡。可是……可是草民和儿子都跟工地上面申请,但是工地上说不放人,不许草民回乡……”

    一边说,老人突然又磕气头来,言辞十分哀切诚恳。“之前工地要敢工期,不放草民回去,草民也能领会。可是……如今这里都已经完工了,草民几次陈情,上面还是不准,眼看草民已经到了这把年纪,不知道……不知道哪天就会去了,草民生怕死在异乡啊……草民思念家乡但是没法回家,实在无奈……还请太子做主……”

    不许人归乡?好过分!这工地又不是牢房,都已经做完了,还不准人走吗?太子突然心里升起了一股怒气。

    刚听到这里的物资供应稳定的时候,他还颇为高兴,觉得这里的管理者总算做了好事,可是听到这话的时候,原本的好感顿时一扫而空。

    就在他打算答应老人的要求,并且准备把工地的管理人都叫过来申斥一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衣襟却突然被人扯了一下,他怒而回头,然而却发现扯自己衣襟的人居然是亲舅舅工相徐厚生。

    难道……难道这事竟然是舅舅默许的?

    为何要如此呢?

    虽然满心的不解,但是太子最终还是改变了想法,没有直接允许这个老人的请求。“好,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这边回去问问,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别的办法。”

    “谢太子!谢太子!”虽然太子的话有些保留,但是这个老工人哪里听得明白其中的弯绕?他只知道太子金口玉言,既然都已经这么说了,那他的愿望估计就能完成了。

    一边这么想着,他的!睛里几乎都要掉出眼泪来了,他连连磕头,结果额头上的灰尘越积越厚了。

    太子看得愈发可怜,连忙转身走开了。

    他往旁边的一座工棚走了过去,而舅舅徐厚生也跟在了后面,一起走进了工棚。太子朝后面的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不许跟进来。

    “舅舅,这里工地为什么不许人走呢?我看……我看他们挺可怜的……”

    相比于他的急切和激动,工相徐厚生的表情却古怪了许多。他默然叹了口气,最后长叹了一声,“哎……这是因为我的命令,是我下令各处工地不允许有经验的工人和工匠回乡的。”

    “舅舅,为何要如此!”太子大惊。

    不许人回乡,这不是强人所难吗?一向带人温和的舅舅,怎么能作出这样的事情来?

    “他们是挺可怜的,可是我们放他们走,他们就回不来了!这些工人都是积年的老工人,技术都经验都练出来了,放回去他们就去种地,结果我们这里回头还要再重新慢慢训练工人……”工相沉下了脸,又叹了口气,“有些事情,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啊……”

    大汉的工业发达,对工人提供的待遇也不错,但是有很多工人原本是农民转化来的,他们当年就种惯了地,虽然为了生计不得不做了工,但是心里还满是之前那种对土地的眷恋。在积存了一笔工钱之后,他们普遍地就想要辞工回乡买地种田,尤其是在天下初定的现在,到处都有荒芜的田地,更加激起了他们的这种念头。

    世世代代的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崇拜,几年时间的工人生涯显然无法根除这种崇拜。另外,工人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工作条件普遍要比务农要恶劣,虽然火药厂那种烧死人的现象在其他行业并不多见,但是机器切削掉手指或者造成其他伤势的事例却比比皆是,至于过度工作,长时间劳累更加是平常之事。

    因为这些恶劣条件,即使能够挣到*,这些工人普遍对做工也没多少眷恋,再加上心里对土地的迷恋,那么攒好一笔钱之后想要回乡买地种地就很正常了。

    而对国家来说,有经验的工人是需要时间培养的,走了之后工厂就要蒙受损失,而新培养的工人又会有回家买地种地的念头,所以工人的流失就成了各地工厂——不管是官办的还是民办的——所共同面对的大难题。

    一种办法是听之任之,任由大片工厂衰败——这是工相怎么也不肯承受的。

    一种解决办法是降低工钱,让他们没有买地的本钱,只能继续被留在工厂里面供使役,但是这种办法工相也不愿意用。

    所以他只能用发布行政命令,禁止有经验的工人离岗来制止这种现象了。

    自从他发布了命令之后,各地老工人辞工回乡的事例显著减少,而且即使回乡也会被地方官强制送回来,所以大汉的工厂总算保住了足够的合格工人。这个老孙头和他的儿子因为在工地上做了几年,而且已经成为了有经验的工人,所以也在禁令限制之内。

    虽然这种办法有可能不近人情,但是这是目前所能够选择的最好办法了。

    听完了工相的解释之后,太子的思绪变得有些混乱了。

    他作为一国太子,最希望的就是百姓人人生活安泰,国泰民安,然而工相这里却以国家之所需为由,颁布了不近人情的命令,而他却感觉舅舅这里也有道理。

    这……到底怎么样才好?

    “治国之道,纷繁复杂,太子殿下,确实难为你了。”看着有些迷茫纠结的太子,工相有些同情地叹了口气,“舅舅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与世无争,绝不是喜欢害人的人。可是……这世事纷繁,有的时候我也只能硬下心肠来做些没办法的决定啊!”

    “舅舅……非这么做不可吗?”太子嘶声我呢。

    “嗯,非这么做不可。”工相直接点了点头,“太子莫要忘了,我朝以工商立国,也正是因为有了工商的收入,我朝对农民的税赋才如此之轻,征发徭役也如此之少,如果因为一点点私情就放弃的话,那天下所受的害反而更重。我之前想不通这些道理,但是在工相的位子上做久了,想不通也得想通了,有些事就是无奈之举但又不得不做,这就是一件。”

    太子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这么多年,我也差不多想明白了,治国自然要靠仁义,但是仁义有小仁义也有大仁义,为了一两个人就破坏了大事就是小仁义,为了天下着想就是大仁义。”工相继续侃侃而谈,“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工业,发展工业,就能让更多人有饭吃,有衣穿,这就是大仁义,为这个,做点违心的事情也可以,我做得了。”手机用户请访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