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呸,你是打猎的,还是来卖的
大年初九,大家正忙着各种宴请的时候,出了一件大事。 宁国公府贾敬暴毙,中毒而亡,贾珍下的手。 消息是曹龙象让人传出去的。 也就是不到半的功夫,就已经在都中传开了,子弑父,这个举动可是十恶不赦之罪,这年头别杀了,就是吵吵嘴,如果父母较真,一旦上告,那就是忤逆之罪。 犯了忤逆之罪,起步价流放,最高可以判绞刑、凌迟等,就连地方官都要受牵连,乖乖的请辞待参,毕竟是教化出了问题。 更何况贾家是国公府邸,大周也是以仁孝治国,贾珍一下就站在了所有饶对立面,连带着荣府也是麻了,都是一个贾,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反应也很是迅速,宁府立刻封了府门,所有人不得进出,贾母带着贾赦、贾政,去宗人府上告,要求严查贾珍。 撇清楚自己的速度,那简直就是光速,就连一直寄养在荣府的惜春,也被送回了宁府,都中的明眼人都看明白了,现在都看着宫里如何裁决。 曹龙象猫在永福宫,一点都没有出门的欲望,优哉游哉的吃着贾元春泡好的茶。 “元春,最近你就留在永福宫,那都不要去了,省的别人乱。” “多谢王爷体恤,只是没想到珍大哥竟如此糊涂,干出慈怒人怨的事情,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样的,这可是十恶不赦的死罪。” “一样水土百样人,什么人没有啊,只是这贾珍确实胆大。” 怎么会不胆大,曹龙象还是红楼梦读者时候,就想弄死他,睡儿媳妇,该死啊,这儿媳妇还是秦可卿,能凌迟处死算是便宜他了。 比较曹龙象的轻松,庆隆帝那是大发雷霆。 东暖阁书房的茶杯又一次遭殃了,连续摔了好几个。 “简直混账至极,以子弑父,狗胆包。 来人,传召忠顺亲王、内阁大臣。 算了,摆驾大明宫。” 庆隆帝赶到大明宫的时候,甄太妃也在。 “妾身见过皇帝。” “甄妃娘娘免礼,儿臣参见父皇。” “也免了吧,皇帝此刻来,也是为了宁国公府的事情?” “儿臣确实是为了此时而来,贾珍是大周的勋爵,本该为朝中百官,乃至下苍生做表率的,但是却行此大逆不道的之事。 事关宁荣二府,儿臣不敢擅专,特请父皇决断。” 咸宁帝看着庆隆帝,也不知想的是什么? “皇帝看着办吧,其人以大周律论处即可,只是这爵位不适合再留在他这一枝了,朕想到当初贾代化跟朕一起出征的日子,恍如昨日。 子孙后代不孝顺,这宁府的爵位可惜了,再选一枝承袭了吧,算算这爵位已是第五代了,朕也是仁至义尽了。” “儿臣遵旨,儿臣打算将其交由宗人府和三法司会审,然后明正典刑,给下人看看,慈恶行是什么下场。” “好,朕知道了,你且去吧。” “遵旨。” 等到庆隆帝出了宫门,咸宁帝眼光越发阴冷。 这是来表忠心,还是给朕示威的,难道想学那隋炀帝。 甄太妃在一旁看着,慢慢站起来帮咸宁帝揉背顺气。 “皇上,不是妾身多嘴,皇帝还是不如义忠多矣,没有人君之相。” 咸宁帝听完,一拍桌子大喝道。 “贱人,这是你妄议的,好大的胆子,念在多年的情分上,给朕滚回去禁足一月,若还是不能改,冷宫里有的是位置。” 甄太妃完全没有想到咸宁帝会发这么大的火,这也太不咸宁帝了。 当即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皇上,妾身知错了,请黄上恕罪。” “来人,送甄妃回宫,此时不许外传,违者杖保” 咸宁帝一句话都不想跟她话,什么叫不如义忠多矣,难道要学着他的好大哥,跟朕拔刀相向。 什么玩意,竟敢皇帝没有人君之相,真是不知死活,这是后宫之人该的话吗? 也正常,人在愤怒的时候,总是会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都会按照最阴险的那个方向理解,咸宁帝坐在御座上,思来想去不舒服。 “去,把龙象儿给朕叫来。” “遵旨。” 不到两刻钟,曹龙象就到了大明宫。 “孙儿拜见皇爷爷。” “起来吧,日子过的很快啊,乖孙这又大了一岁了,看你一的长高起来,朕心甚慰,来,给皇爷爷按按。” “孙儿遵旨。” 着走到咸宁帝的身后,开始按了起来。 “皇爷爷,看您今心情不好,孙儿给您讲个笑话吧,不过讲的不好,您可不许罚孙儿。” “好好好,乖孙这么孝顺,朕怎么会罚你呢。” “故事是这样的,从大周向西两万六千里,那里有一个国家叫罗刹国,这罗刹国很穷,都只能靠着渔猎养活家人。 有一,一个猎人上山打猎,结果碰到了一只成精的狗熊,猎人一看,哎吆,吓的要死,赶紧按照祖传的躲熊手段,准备装死骗过狗熊。 哪知道这狗熊不是一般的狗熊,毕竟是成了精了,是没有吃这个猎人,但是尻之,完事之后,给猎人丢下一堆猎物,然后就走了。 这猎人一看,我的呐,还有这好事,开心的就带着猎物回去了,不但有吃的,还卖了毛皮赚了一笔钱。 但是猎人坐吃山空,很快就花完了,思前想后,又上山打猎,又碰到了那头熊,然后又被嘿嘿嘿,当然熊也很守规矩,又给了一大堆猎物。 就这样,周而复始,来回来去好几次,猎人靠着黑熊赚了不少钱,手脚也开始大了起来,来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黑熊受不了了,这人怎么能这样,就是黑熊打猎也得花时间啊,这次事毕,黑熊没有给猎人猎物。 猎人就了,你怎么不能按照规矩办事,以往不都是给猎物的吗? 黑熊也生气了,都给你这么多了,就这回没给,就不愿意了,你是个猎人,想要猎物自己去打啊。 然后就啐了他一口,骂道: 伱他妈是打猎,还是来卖的。” 完便不吭声了,咸宁帝听到这个故事咂摸了好大一会,抬手在曹龙象的头上敲了一下,随即又揉了一下。 “以后不许了,有辱斯文。 不过,这猎缺真是贪得无厌,最后猎人怎么了?” “不知道,或许死了吧。” “那贾家的事情听了吗?” “听了,那贾珍死有余辜,从此宁府一脉算是抬不起头了,就算是荣府估摸着也有些难受,元春那会子还在给我请罪,让我把她撵出去呢。 不过孙儿告诉她,她是她,贾家是贾家,犯错了就得受惩罚,享受了国公府的荣耀,也得承受这样的磨难。 人呐,不能贪得无厌。” “臭子,真是长大了,朕真是老了。” “皇爷爷,您肯定能长命万岁,大周还靠您当定海神针呢。” “定海神针? 呵呵,你父皇可不会这么想,朕今年七十有六,你父皇也快到命之年了,可性子依旧是火急火燎。 乖孙,要是朕封你太孙如何?” 曹龙象心中腹诽,又来了,一不玩那帝王心术,怕不是会死。 马上装的诚惶诚恐,行了一个大礼。 “皇爷爷,孙儿不想当太孙,太累了,当皇帝哪有当王爷舒服啊,还是让大皇兄和二皇兄他们cao心去吧。 孙儿就当个闲散王爷,每来给皇爷爷按按摩,没事出去玩一玩,等后年孙儿出了宫建了府,就把皇爷爷接过去,好好的孝敬皇爷爷。” “唉,你啊,算了,起来吧,皇爷爷就是随口一。 年前祭的事情,朕查明白了,是你那义忠王兄干的好事,估摸着你父皇也查明白了,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出来。 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啊?” “皇爷爷您这不是难为孙儿的嘛,您和父皇都没有处罚,想必是有其他的考虑,孙儿也不知道怎么办。 但是义忠皇兄开这么大的玩笑,确实有点过分,不如让义忠皇兄好好的读书,正好给孙儿做个伴。” “嘿,臭子,他都二十多岁了,你让他去读书,不过不用来宫里读书了,就在家好好的读。 来人,传旨义忠亲王,因其狂悖,不知恩义,特赐其闭门读书半年。” “遵旨。” 看着戴权带人出去传旨,曹龙象有种日了狗的表情。 听我的干啥,这不是架在火上烤嘛。 “皇爷爷,这不好吧,这要是传出去,别人不得孙儿妄议朝政啊。”
“这算什么朝政,在纳闷皇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怎么了,对了,那宁国公府的爵位怕是不能在那一枝了。 那贾元春将来是你的侧妃,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回禀皇爷爷,大周爵位应该是贵宗人府管,这是忠顺王叔最清楚,毕竟他是宗人府大宗正吗,孙儿可不敢胡乱。” “不敢,还是没有想法。” 曹龙象见咸宁帝这般追问,不点什么,怕是不好交代,正好自己也还真的有点想法,嘿嘿,贾家应该感谢自己才是。 “皇爷爷,那孙儿可就了。” “吧。” “孙儿是这么想的,贾家二十房,在京八房,都是靠着宁荣二府过日子,当年荣国公去世的时候,将爵位和爵产分别给了贾赦、贾政两兄弟。 贾政以次子领了爵产,这肯定是皇爷爷当年不忍荣国公的情谊,但是这样也让荣府有点不伦不类,元春有个弟弟叫贾宝玉,不如让他继承了爵位。 这样也不辱没了宁国公府的爵位,朝廷也对的其宁荣二公抛头颅洒热血,跟着皇爷爷打江山的功劳。” 贾家的事情,咸宁帝最清楚,当年义忠亲王作乱都中,要不是最后关头贾代善临阵倒戈,自己这个皇帝早就被赶下台了。 曹龙象的提议,咸宁帝琢磨了一下,也不是不可校 “嗯,龙象儿的不错,宁府传人失德,不配再拥有朝廷御赐的爵位,你子现在知道心疼人了,那朕就帮你一把。” 背锅背习惯了,随他去吧。 “孙儿谢过皇爷爷恩典。” 俩人又了一会话,曹龙象见他有些疲倦,便告退而去。 贾珍被关进了大理寺,准备元宵节后审理,大家都清楚,到了这个时候,他是必死无疑了,只是后事如何,只能等着看。 都中过年的喧嚣继续,酒照喝,舞照跳。 义忠亲王被圈禁读书半年,也算是最新消息了,至于为什么,众纷纭。 庆隆八年,正月十八,贾珍被问罪,毕竟是宁国公后人,判了斩立决,过了正月月便会明正典刑。 爵位由贾宝玉承袭,封了三等威远将军,贾氏一族的组长也由贾赦担任,圣旨一下,荣府略有尴尬,毕竟贾珍弑父是荣府首告。 现在得了这么大的好处,但也不敢大肆的庆祝,毕竟这算是宗吞并了大宗,而且还是因为德王的关系,才得了实惠。 虽有卖女求荣之嫌,但是吃着香啊。 别人开不开心,不清楚,但是贾赦是很开心的,经过商讨,贾政一家搬到宁国公府居住,将荣国公府交给了贾赦,到如今算是成了名副其实的荣府当家人。 但是也答应了宁荣二府所有内务均由王熙凤统筹处理,至于原来宁府众人只是腾出了原来的住所,搬出了宁国公府另劈他处居住。 这个结果一出,文臣们虽有怨言,一些言官还上了奏折表示不合理,但是勋贵们觉得很合理,毕竟都先祖们打下的爵位不能失传了不是。 要是这次宁荣二府被重罚,大家难免会有唇亡齿寒的感觉。 曹龙象也是受益者,贾元春知道弟弟被封了爵位,难免开心,伺候起他的时候更是卖力,以前不愿意的知识,现在都能复习好几遍。 日子就这么朴实无华的过着,庆隆八年六月初一,宫里大摆筵席,庆祝咸宁帝生辰,曹龙象跟着又蹭了一次,过了十四岁生辰。 庆隆九年,七月,德王府历时三个年头,终于竣工。 现在曹龙象已经算是虚岁十六了,本来打算就此搬出去的,但是太上皇不允,只能暂居宫中,等到来年过了十六岁的生辰之后,再搬出去。 这一两年,大周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朝廷有了钱,大肆整顿吏治、军武,还真有了中兴之相。 不过这也是因为咸宁帝慢慢放权,才有的结果,这一两年咸宁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精力上也有所不济。 在曹龙象的调剂下,不少事务都给了庆隆帝忙活,当然他也在过程中得了不少好处,夹袋里也有了不少可用之人。 当主要矛盾淡化的时候,次要矛盾就变大了。 这一日,皇后将曹龙象叫了过去。 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