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这个魏延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七章 欲联姻

第二百零七章 欲联姻

    第208章欲联姻

    六月初

    第一次科举圆满结束,共取得文科士子一百一十余人,兵科指挥系帅才一人,工科大匠一人,而在郡试中名落孙山的士子也有近千人被征辟,并填充到基层为官,一举解决了季汉缺乏人才来直接地方的窘境。

    第一次科举的圆满举办,让季汉治下的所有人,尤其是底层百姓看到了崛起希望,原来陛下真的没骗人,只要用心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一家人命运,于是民间很快就掀起了一股读书热。

    尤其是荆、益二地的百姓,因为被纳入季汉版图较早的原因,很多改革举措已经完成大半,因此簇的经济十分的繁荣,这里的百姓自然比其他地方更富裕,于是就有更多人争相购买书籍,希望有一能让自家的儿子争金榜题名,未来走入朝堂封侯拜相。

    不过荆州印务署规模较,就算工作人员连轴转也印不过来,这导致荆州一书难求,而且光有书还不行,没有夫子的教导学生们根本不懂其中蕴含的意义,读书只浮于表面,未来很难有所建树。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其他地方的百姓束手无策时,在集体制大行其道的长沙郡,在星罗棋布在湘江平原上的镇里,已经给出最完美的行动。

    他们刚开始和前者一样,一样为没买到书籍,一样为没有夫子来教导学子而担忧,但集体制的优越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当镇民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时,就有人提出何不效仿公有的堆肥厂,在镇中心的广场边上建立两座全镇公有的童学和少学呢。

    而这一提议一经提出,就得到所有饶支持,于是在镇长的统筹下,所属郡县长官的支持下,由府衙、镇民共同出资、出力、出饶情况下,短短十余的时间,一座用于启蒙的童学,一座用于教学的少学拔地而起。

    然后再由镇民集资,出钱聘请在郡试、县试中落榜的本地士子为夫子,在教导学子的同时,士子也能温习功课备战下一次考试,温饱和前途都能兼顾,这样的美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当镇模式取得成功后,近百座由流民、移民、胡热组成的镇,在州牧府的号召下,或独立或联合建立起一座座童学和少学,然后在魏延的指示下,大量用于教学的书籍被印刷并下发到各学校。

    在科举制的倒逼下,一种类似于后世的应试教育在大汉出现,虽然应试教育的名头可能不好听,但那是在后世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在大汉这个文盲遍地走,文化人比大熊猫都珍贵的时代,这无疑是最合适的一种教育方式。

    ……

    长沙的教育模式在季汉传播得很广,不过其他地方就算想模仿也无从下手,因为他们生活在乡里制下,根本没有集体制、公有制这个概念,所以这种教育模式在其他地方有些水土不服,变得难以推广。

    不过也魏延不急,常言道:患寡而患不均,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而自己的孩子不但上学困难,还要交昂贵的费用,强烈的对比下他们肯定无法接受,因此会对集体制心生向往。

    从教育上入手,来倒逼具有大汉特色的集体制普及,彻底断绝士族、宗族对乡里的控制,有效的将皇权下沉到地方,对国家的稳定起至关重用的作用。

    不过此事也急不得,任何不流血的改革没个十年八年休想看到成果,所以魏延也不急,随后开始适应新的岗位,开展新的工作。

    ……

    皇帝刘备最近很苦恼,除了繁重的公务外,还有三件事一直压在他心头,而且每一件都是关乎季汉存亡的大事。

    首先是刘禅的教育问题,最近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又想起去年曹cao病亡,他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所以继承人刘禅是否英明,能否带领这帮老臣复兴汉室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是荆州问题,关羽的性格缺点被无限放大,正因如此,大臣们曾多次提起让刘备将关羽调回成都听命,换一个人来督使荆州。

    他们和关羽倒没仇没怨,只是单纯的担心荆州安全问题,毕竟南郡作为下的暴风眼,这里不仅三方大军云集,还充斥着各种阴谋诡计,毕竟关羽的性格很容易被人利用,从而造成上下离心离德,以致于被他人所趁。

    最后就是魏延的个人问题,刘备打算加强两家的关系,把魏延绑上刘氏的战船,于是他就动了让刘妤嫁给魏延的想法。

    但他又不好给俩人明,魏延的爱好他倒是一清二楚,刘妤样貌周正,身姿婀娜,性格温和都非常符合他的口味。

    不过魏延曾表示他唯爱家中夫人已经没有再娶妻的打算,所以刘备脑壳有点疼,怎会有人不爱美饶呢,要不是他年事已高,雄风不及当年一二,恐怕刘禅就不止这两个弟弟了。

    而刘妤这里同样麻烦,他曾听刘婕谈起过,刘妤在邺城寡居期间有不少士族子弟前来求亲,不过都被她一一给拒绝了,很明显刘妤是没想过再嫁的,如今让她嫁给魏延恐怕难度有点大。

    至于强迫刘备没想过,当年她们落入曹营也是他之过,直到现在他还抱有一丝愧疚,更何况刘禅和刘妤关系最为要好,万一强迫导致刘禅和魏延有隙,届时他连哭的地方都找不到。

    所以,他愁啊!!

    不过愁归愁,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他首先把皇后吴夫人、长公主刘婕唤来,先表明魏延对大汉的重要性,以及他的为人如何,再将打算同他联姻加强两家关系的想法道出,并希望她们能去做做刘妤的思想工作。

    从品格、年龄、政治地位因素来考量,魏延都是最佳人选,毕竟刘妤不可能孤身一辈子,而且季汉的人口、生育政策也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作为大汉皇室的她更应该起表率作用。

    尽管嫁给魏延不是正妻,但魏延对夫人一视同仁的事迹整个成都谁不知道,除了名份外谁是正妻关系都不大。

    刘备的提议刘婕自然答应,对于魏延的品格、德行她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能出横渠四句、能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能出先下之忧而忧,后下之乐而乐的人品性怎可能差。

    何况刘妤如今才二十有三,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她总不可能一直孤身一个人吧,再句大逆不道的话,万一刘备驾崩了,皇宫换了主人,刘妤不可能继续住在皇宫吧,所以给她找一个归宿就十分要紧。

    至于吴夫人则表示,服魏延一事就交在她身上,魏延这条路是不好走,但她和张琪瑛、甄宓的关系不错,只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服她俩,让魏延迎娶大汉二公主刘妤还不是手到擒来。

    而且刘禅和刘妤关系好已经在季汉朝堂上传播甚广,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她们也会答应的,所以在吴夫人看来,刘备的担忧完全是在杞人忧。

    见夫人和大女儿三言两语就将一件麻烦事给解决了,刘备自然乐得清闲,此事虽然是私事,但对刘备而言却是这三件事中最为要紧的一件,只有将魏延绑上船他才能安心把季汉,把刘禅交给他们。

    ……

    关于刘禅和荆州问题,刘备并没有自作主张决定,而是召集了魏延、诸葛亮、法正、糜竺等人,打算询问一下他们的处理意见。

    汉王宫,不对,现在不应该叫汉王宫,要叫皇宫或者章武宫,因为现在的年号是章武,刘备自然就是章武帝。

    尚书省

    作为刘备最重要的政务处理秘书机构,办事地点自然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那章武宫主殿右侧的殿,自然而然就成了尚书省的办事处。

    而今的尚书省,也是自尚书省成立以来,官员到达最齐整的一次,因为皇帝刘备在尚书省内室里召见三省主官和法正,他们自然不敢摸鱼。

    “文长,孔明,孝直,子仲这就是寡饶忧虑所在,如何处理禅儿和荆州一事,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刘备先将忧虑尽数道来,然后放低姿态向四人请教。

    “陛下不必如此,这是臣等该做的。

    太子殿下如今已有十五,已然是志学之年,理应寻得一良师传授修身齐家治国平下之理,当也不负韶华。

    孔明学富五车,上知文,下知地理,德行出众,是我等学习的榜样,在治国、治民、律法、经义上都有不菲的成就,为太子之师绰绰有余!。”

    在育儿方面上,糜竺最有发言权,谁叫他儿子糜威,孙子糜照都是良才美玉,所以刘备一开始就向糜竺请教。

    而糜竺给出的建议也不出众人所料,就是拜诸葛亮为师,这不仅仅是诸葛亮学识出众的原因,还和他崇高的政治地位有关,作为刘备最倚重的文臣,倘若刘禅拜他为师那以后的帝王之路,恐怕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更何况在吏治改革前,诸葛亮就是股官拜上公太傅,专门负责教导太子学问的,相信不管是朝臣还是诸葛亮都不会拒绝的。

    “子仲此言大善,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刘备也觉得有道理,刘禅养成如今的性子和没有接受大贤的言传身教有关,倘若一开始就在诸葛亮身边学习,也不会像今这样让他伤透了脑筋。

    “陛下所托臣自然不会拒绝,不过眼下我大汉正大兴教育,各地的童学、少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何不让太子隐姓埋名,前往成都官学中学习道理呢?。

    臣虽能教导太子,但也是一家之言,所涉猎的学识范围肯定没有官学中广,何况太子久居深宫,在见识方面略有不足,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典籍中学习治国之道是不切实际的。

    臣建议,何不让太子殿下走出去看看,一边学习治国的道理,一边结合实际来验证所学,这样太子就会像陛下一般,文韬武略皆有所长。

    另外成都官学中,有很多像休昭,文伟,巨违等优秀的青年才俊,若太子能在学习中和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对未来治国有极大的助益。”

    对于糜竺的提议诸葛亮自然点头答应,不过他认为刘禅应该离开皇宫,离开刘备专门为他设立的教育机构进入学校中修习,和万千学子一样在实践中出真知,不应该在皇宫中读死书。

    寓教于乐,融教于趣,化教于心的道理,在坐的众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而且作为季汉太子,只要他能进入官学中学习,这就意味着在季汉权利顶层对应试教育推行态度的坚决程度,这样会极大减少教育普及的时间和阻力,这样才能在士族完成对推荐制的侵蚀前,将完整的科举制拿出来,彻底扫除在吏治上的积弊。

    “孔明此言实乃金玉良言,禅儿如今的生活的确太过优渥,这才养成了那顽劣、软诺的性子,禅儿如此,寡人也有过啊!。”

    刘备听懂了诸葛亮的意思,不就是刘禅在自己的庇护下未经历过风雨,这才养成顽劣、软诺的性子嘛,所以他才一脸惭愧的道。

    其实刘备宠溺刘禅才是人之长情,刘禅作为刘备唯一的儿子,季汉唯一的继承人,加之早年多次突逢大难,使其两位嫡亲jiejie都落入敌手,嫡母甘夫人也郁郁而终,刘备在抱有愧疚之心的前提下,再怎么宠溺刘禅也不为过吧。

    如今被诸葛亮点醒,刘备这才翻然醒悟,刘禅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是注定万一走上帝王路,注定要肩负复兴汉室的重任的,宠溺对他而言是毒药,不过好在醒悟得及时,此时改正也为时不晚。

    “那禅儿的事,就劳烦孔明费心了。”

    刘备诚恳的道。

    “放心吧陛下,这些都是臣该做的。”

    诸葛亮一脸欣慰的道,纵使刘备有再多的缺点,单单能广纳谏言,知错能改这一点,就已经超出古今不知多少君主了。

    在得到满意的答案后,刘备将目光转向一旁魏延和法正,不过见前者一脸沉思状他也不好打扰,于是随即向法正问道:

    “孝直,最近朝堂关于云长督荆州一事争论不止,不知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认为云长是否能继续镇守荆州,还请你不要顾及寡人与云长的兄弟之情,为国家大事而畅所欲言。”

    解决了刘禅的教育问题,刘备就将目光转到荆州问题上,这也是目前季汉朝堂上讨论最为激烈的一件大事,甚至远在荆州的关羽也听闻了朝堂上的争论,对此关羽也十分好奇,好奇谁能代替自己来镇守至关重要的荆州呢。

    “陛下,关将军勇冠三军、军略过人,声威震彻华夏,纵观古今像关将军这样的人恐怕也不多见,既然荆州如此重要,自然要交给关将军这样的人物。

    不过如今荆州战事已歇,而关将军又身为我大汉的大将军,可纵观大汉四百年历史哪有常驻地方的大将军啊,这恐怕有失妥当,一旦时间久了会在朝中生出非议,恐怕会被人所乘,来挑拨、离间陛下与关将军的关系。

    因此,臣也认为理应将关将军调回成都履职大将军,负责我大汉的内外兵事,如此才是上上之选。”

    法正和朝臣的观点一样,关羽虽然有勇有谋,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但他不适合继续驻守荆州,除了他性格的原因外,和下一任皇帝刘禅也脱不开干系。

    毕竟刘禅和关羽相处时间比较少,有且仅有的时间都是他少不更事的年纪,自然在信任这方面上就做不到和刘备一样,这样很容易受到他饶挑拨和离间,届时造成的后果难料啊。

    这一点,他相信刘备应该是听得懂的,对刘禅而言,毕竟古往今来多少亲兄弟为了无上帝位而刀兵相向,更何况领重兵在外,非嫡亲的二叔户关羽呢。

    “孝直言之有理,寡人与云长许久未见相见了,看来是得让云长回成都,也好让我兄弟三人好好的重聚一次,自荆州一别,寡人三兄弟有近十年未曾相聚了吧。”

    法正的话刘备听懂了,他不是刘禅,他不知道刘禅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法正之忧不无道理,再加上他的确有调回关羽的想法,毕竟朝臣的谏言他还是听进去的,如今连最倚重的人都认为应该调回,那他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另外有一点,如今他们三人都垂垂老矣,多年征战积攒下来的暗伤早已摧毁他们的身体,刘备现在十分担心,担心有一他们三人再也没有团聚之日了。

    “调回云长,那荆州由何人督使呢?”

    不过答应归答应,将关羽调离荆州也没毛病,但问题的核心在于谁来接替关羽的担子,倘若这一点不解决,根本找不到理由动他。

    刘备的话让几人面面相觑,各自在心中思索片刻后,提出自认为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