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雄狮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五回 被拉扯了

第三百八十五回 被拉扯了

    正值十一月,已进入寒冬季节,四野一片枯黄。

    天空浓云密布,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

    凛冽的北风将枯枝残叶卷到空中,然后重重地摔落在地上。

    海州城外,一座并不很高的丘陵上。

    杨承应与宁完我并肩而立,眺望着远处的海州城。

    这座城池于洪武初年置,属山东行省。洪武八年,废除州治。次年,置海州卫,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

    它虽是辽南四卫之一,距离辽阳很近,属于后金的腹地。

    本来应该不会遭到攻击,却因主力不在,而遭到杨承应攻打。

    城里的守军不多,其中还有从耀州等地逃到海州卫。

    在海州城这种无险可守的城池,陷入重围的后金军基本上没有逃脱的可能性。

    但眼下,杨承应还不打算把这只“瓮中之鳖”拿下。

    据细作打探的情报来看,皇太极派往攻打李朝的兵马有三万多,几乎是后金军一半的兵力。

    代善又率军在横扫内喀尔喀残军,皇太极手头能用的士兵其实不多。

    也正因为如此,皇太极如何应对就成了杨承应下一步的关键。

    敌人来攻,他就围点打援。敌人不来,就从容迁徙百姓。

    总之,此次出兵目标不是抢占城池。

    “大帅,看这天色,今晚最迟明晚便有一场大雪!”

    宁完我将身上的貂皮大衣裹得更紧些,借以抵御寒风,同时抬头看了看天,笑着对杨承应道:“一旦下起雪,攻打李朝的建虏大军撤回来就更难了。”

    “嗯……”望着远处的随风不住飘舞的后金军战旗,杨承应点了点头。

    其实,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和阿敏的性格分析,就算没有这场雪,阿敏很难及时从李朝撤军。

    皇太极还是大大低估了阿敏的野心。

    “踏踏踏……”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全身披挂的吴三桂来到他们的前,抱拳行礼:“大帅,建虏来人了!”

    后金主动派使者,还是头一遭啊。

    金州军,中军帅帐。

    “在下大金使者赫舍里·希福,拜见杨帅!”

    一个锦衣儒士躬身向杨承应深施一礼,恭敬地说道。

    他流利的汉语,令帐中不少将领感到有些许意外。

    “足下请起!”杨承应抬抬手,放缓声音问道:“不知足下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我大汗闻杨帅举兵犯我大金疆土,特派我来洽谈,请杨帅停止这一行为。”

    希福说的理直气壮。

    杨承应笑道:“你口中的‘大金疆土’从未被大明承认过,何来犯边一说?”

    “可是贵国的辽东巡抚袁大人,已派李锁南为使者与我大金讲和。杨帅这么破坏和谈结果,是何道理!”

    “不好意思,袁大人虽是辽东巡抚,但管不到我。我受登莱巡抚节制。另外,登莱巡抚上面还有蓟辽经略,经略上面还有蓟辽总督……”

    “都说君子一诺千金,言而有信!难道你们明廷都是狡诈之徒吗?”

    希福义正言辞的质问起来。

    宁完我当即道:“抚顺之战时,公等趁着互市的时候搞偷袭,难道就是守信?”

    “孙子有句话叫‘兵不厌诈’,行军打仗怎能和平日相提并论。”

    希福立刻反驳。

    “正是这话。兵不厌诈,你们用得,我们也用得。”

    宁完我立刻怼他。

    听到这里,杨承应已经琢磨透皇太极的想法。

    不得不说,皇太极要比他的父亲狡诈多了。

    换做是他父亲努尔哈赤,早提大兵来与金州军决一死战。

    皇太极却没有,反而派了个使者前来,指责杨承应在破坏和谈。

    他的用心很歹毒,如果杨承应遵守和谈,变相承认了“后金国”这回事。

    如果杨承应不答应,这口黑锅就要盖在袁崇焕头上,皇太极既师出有名,又为以后的事做铺垫。

    宁完我也觉察出来,看向杨承应。

    杨承应沉吟片刻,便道:“回去告诉皇太极,李朝乃大明的附属国,决不允许尔等欺凌。如果他想继续攻打,那我只好继续北上。

    皇太极打这一场仗,无非是为了两件事,一是粮食,二是立威。

    我这么迁徙百姓,看谁顶得住。另外,阿敏真的会听皇太极的吗?

    我知道,四大贝勒共同南面理政,谁能压倒谁!”

    希福面色微滞,一时无语起来。

    杨承应的话实在“直接”,竟把皇太极的心思全部说出来。

    最后,他只得颓然道:“既然双方谈不拢,在下告辞!”

    “好走,不送。”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杨承应很大方的放希福回去,把自己的话转告皇太极。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黄昏时分,漫天的鹅毛大雪飘飘扬扬地洒落下来。

    不多时,就将四野变成一片白茫。

    冒着风雪,希福离开明军大营,返回沈阳。

    皇太极此时并没有急着救援海州卫,也没率军前往辽阳,而是仍待在沈阳。

    不是他不心急,而是受到两个客观因素的限制。

    第一是代善没回来,他觉得靠着手头的士兵未必打得过杨承应。

    第二,粮草都供应给征朝大军,自己现在出兵的粮食有限,必须慎重。

    “有点意思!”

    皇太极听完希福的回禀,不禁笑道。

    “大汗,杨承应对我了如指掌,的确难缠。臣对他的话,还有几分信服。”

    希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皇太极笑了笑,说道:“他的话的确有道理。可恨!我还是太心急了,没把事情想清楚就派阿敏出征李朝。”

    “大汗,是不是让二贝勒快撤军。”希福问。

    “传本汗令,让阿敏立刻撤军。”

    皇太极赞同的说道。

    留守沈阳的自己亲将的正黄旗、豪格的镶黄旗,多铎的正白旗,再加上代善的正红旗,完全有和杨承应一战之力。

    可是打过之后呢?阿敏本来就不受节制,会不会因为听说留守沈阳的大军和金州军打得死伤相当,而更加不受节制,甚至有非分念头。

    听希福和杨承应的对话,皇太极还猜测只要阿敏回来,杨承应就会撤军。

    为了不让自己治下百姓走太多,必须赶紧行动起来。

    哎!

    皇太极望向窗外的鹅毛大雪,不禁在想,父汗,您告诉儿臣该怎么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