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董卓的特殊性
书迷正在阅读:不败神话、执政小公子、尸血狂热、我在文豪野犬掌控时间、冰火倩佳人、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回到过去之四合院春秋、陌人,生路、漫威世界的武神、界之源灵
刘辩没有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出现了这么多败事! 青州,南阳,汝南都好说,但是颍川,离洛阳根本没多远! 荀攸看着刘辩的神情,心里担心吓到他,连忙又道:“陛下,夏粮在即,乱军再起,并不奇怪,往年都是这样。只需从三辅抽兵回防洛阳便可万无一失,陛下无需担忧。” 刘辩没有说话,拿起五道奏本,一道一道认真的看去。 荀攸见刘辩凝色不散,沉吟着道:“陛下,黄巾乱匪早已被打散,溃不成军,只需时间慢慢平定即可,当务之急,还是稳朝廷,修内政,广积粮,精练兵。” 刘辩对荀攸的话充耳不闻,看着五道奏本,隐约觉得其中似有所关联,一时间又想不透彻,瞥了荀攸一眼,道:“还有其他事情吗?” 荀攸闻言一愣,仔细想了想,道:“没有了。” “没有了……” 刘辩放下奏本,慢慢倚靠着椅子上,双眼半眯。近来,太过安静,一切都太过顺利了。 荀攸心里一惊,他是聪明人,刚要开口,连忙回头看去,见没有其他人,忍不住的上前两步,低声道:“陛下的意思,是有人算计了这些事情?这,似不大可能。” 刘辩心里也拿捏不准,忽的道:“传大司马、左栗来见朕。” “是。”潘隐应着,匆匆走出去。 荀攸沉色思考,心里慌乱。 他不敢相信,真的有人这么大手笔,勾结逆匪,图谋不轨。 刘辩深吸一口气,暗道:希望是朕想错了。 如果是他猜想的那样,那袁家的实力就得重新评估了。 不管是不是,现在还是得平叛,这里牵扯到派谁去,还有钱粮的问题。 他的内库已经见底了,只能寄希望于夏粮。 ‘得立即着手整顿税务。’ 刘辩心里思索不断,纵然国政是千疮百孔,千头万绪,还是得一步步去做才行。 不到一炷香时间,皇甫嵩与左栗一前一后的到了。 刘辩将五道奏本递给皇甫嵩,道:“卿家先看看。” 皇甫嵩一脸的生人勿进,接过奏本,一个个低头看去,随后就沉思不语。 刘辩没有打扰他,让他思考。 只是片刻,皇甫嵩抬起头,肃色道:“陛下,青州无需担心,从朱使君的奏本来看,是被偷袭所致,稍作整肃即可。冀州,曹cao立功心切,事前事后准备不足,不碍大局。汝南之围,臣认为,不出半月必解。现在,只剩下兖州,还需派得力之人统兵清剿。” 听到皇甫嵩有条有理的分析,刘辩心里渐定,脸上也缓和下来,笑着道:“卿家认为,派何人统兵较为合适?” 虽然后世那些名将多半还没有成长起来,但大汉朝现在仍旧不缺优秀的将帅。 荀攸几乎没有犹豫,道:“陛下,大司马最为合适。” 刘辩摇头,道:“皇甫卿家为大司马,需要统筹全局,坐镇京畿,不能外派。” 荀攸点头,心里慢慢想着,渐渐皱起眉头,神情略微古怪。 刘辩同样在思索着,但很快,脸上也出现了异色。 两人不禁对视,继而默契的沉默,谁都没开口。 荀攸低着头,面色苦思。 刘辩则面无表情,双眼冷峻的看向门外。 皇甫嵩没有说话,他向来不参与朝廷争斗,近来越发有意的置身事外。 好半晌,荀攸抬起头,看着刘辩道:“陛下,张使君还未有消息吗?” 刘辩道:“他家里的意思,是张温厌倦党争,觅地隐居,外人并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荀攸神色越凝。 他之所以这般为难,是因为经过仔细盘算,有足够分量,又有统兵经验,有资格总领各处大军平乱的,在洛阳里,只有一个人——董卓! 董卓是当朝太尉,又屡有军功,纵观朝廷,目前董卓是最为合适的,甚至是唯一的人选! 但是很显然,别说刘辩了,就是朝廷里,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同意董卓去统领大军平乱。 不多久,左栗小碎步的进了书房。 刘辩不给他行礼的机会,随手拿起茶杯,道:“袁家最近有什么动静?” 左栗神色拘谨,余光看着皇甫嵩与荀攸,暗暗体会着现在的气氛,躬着身道:“回陛下,袁太傅几乎没有见外人。” 刘辩低头喝茶,眼皮抬起的盯着他,道:“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可疑?” 左栗认认真真回忆,瞥了眼荀攸、皇甫嵩,轻声道:“暂且没有发现,小人是否进一步探问?”
左栗的意思,是要悄悄抓袁家一些的心腹,严刑拷问。 袁绍都问不出什么,什么心腹能比得过袁绍? 刘辩摆了摆手,沉吟着,道:“宫外有什么动静?” 左栗又瞥了眼皇甫嵩,小心的措辞道:“回陛下,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有些童谣,暗指大司马,杀人如麻,有损德行。” 皇甫嵩对黄巾军的手段确实狠,动辄大开杀戒,甚至搞出‘京观’。 所谓‘京观’,就是将敌人的尸体或者脑袋堆积如山,一来是恐吓乱匪,二来是炫耀武功。 历朝历代,屡见不鲜。 荀攸闻言,接话道:“陛下,近来弹劾大司马的奏疏确实不少。” 刘辩根本不在意,道:“以前也没少过,以后更不会少。” 乱世之中,领兵的将领,尤其是有大功的,能有几个功成身退,得以善终的? 死在敌人手里的,远没有自己人手里多。 皇甫嵩微微躬身,没有辩解。 荀攸继续思考着统兵的人选,可靠有能力的将领,要么在外为州牧,要么在京中走不开或者不合适。 那应该是谁呢? 刘辩此刻心思不在统兵之人,坐在椅子上,目光幽静的看着皇甫嵩,荀攸,左栗三人,虽然依皇甫嵩的说法,这些事情应当是没有关联,但他心底,还是怀疑袁家在其中扮演了某种角色。 思索一阵,他伸手,从抽屉里拿出了一道文书,递给左栗,淡淡道:“这里有一份名单,朕允你将黄门北寺狱扩充到三千人,先捕后奏之权,给朕看住他们!” 这份文书,是刘辩基于现有的资料以及他的记忆整理出来的袁家党羽名单。 左栗听到‘三千人’、‘先捕后奏’,心头巨震,脸上的狂喜掩饰不住,极力控制着,上前接过来,颤声道:“小人领旨。” 三千人! 他做梦都不敢想! 这么多的人,足够做太多事情了! 左栗低头退后,本来轻飘飘的一道文书,捧在手里是重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