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飞眼三国在线阅读 - 一场游戏一场梦

一场游戏一场梦

    历史洪流,

    泥沙俱下。

    裹挟良善,

    混淆无知。

    四世三公,

    兄弟阋墙难成事。

    长水校尉,

    只令乌桓几千兵。

    看成败,方知晓,

    描金不必丹青手,

    文过才需好篇章。

    袁氏兄弟按理说是东汉末年最具实力的存在,但历史的起承转合从来没有让这样的势力顺理成章获得成功。

    天意,岂是人可以提前看透的呢?

    刘备是理想主义者,从来没有理想主义者实现理想。

    孙权是自由主义者,从来没有自由主义者获得过真正的自由。

    因为“主义”这玩意是致命的,主义是没法实现的,像共产主义一样。

    每隔两三年,我就会鬼使神差地打上一段时间的游戏。一般会是两三个月,会花一些钱,买装备,升级。

    我最近刚刚结束了的游戏,叫《铁杆三国》,还挺有意思。

    不断地获得新角色和新装备,不断地强化角色和装备,不断地升级,给你一种动力,让人欲罢不能。

    我打游戏有一个特点,也许很多人也是这样子。就是打到一定的程度了,技艺娴熟了,级别太高了,就忽然觉得索然无味了,突然就不打了,立刻删除。

    不是七年之痒,两三个月就烦了。

    一下子轻松了,潜意识里对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值的烦躁也随之而去。

    戒烟如果能如此果断该有多好啊!

    我对三国一直有自己的感受。

    《三国演义》这本书读的并不是特别细致,《三国志》就别提多陌生了。

    但是对三国里面的人物、情节、人文、地理还是特别感兴趣的。

    这些元素就像一个个的节点,从每个节点出发去学习,研究,拓展,逐渐形成一条条脉络进而结成一张网,由模糊而逐渐清晰。

    每次打游戏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三年前我打的是一个关于明朝的游戏,发现有很多地名、事件和人物都是陌生的,好奇心让我欲罢不能,好歹咱也是理科生中百里挑一的文人啊!

    蓝玉、李如松、李如柏,呼伦湖、贝尔湖、萨尔浒。

    根据这些人物和地名发散而去,研究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乐无穷。

    三国也是一样,三国里面我可能知道的人物会比明史的多一些。

    像刘三刀、邢道荣、王异、华雄这些一闪而过的人物有些冷僻,冷僻才值得研究啊!

    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持,那岂不是有了演绎的空间和演绎乐趣吗?

    凭什么他可以写《三国演义》,我就不能演绎三国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者说历史有太多的相似了,简直是在重复。

    我们的每一天遇见的事情都可能是历史事件的一个类似的重演。

    现实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三国的世界,美帝、大鹅和我就是魏蜀吴。谁是魏,谁是蜀,谁是吴尚不明朗,苗头是有的。

    战争、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的困境,是每个历史时期都要面对的,三国时期和现在都不能例外。

    问题的程度和我们所观察角度有差异,本质上还是没有什么不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所有的事物的最小公约数。

    事不过三,三以后的数字包括四都是不重要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三国归晋之前只有三方重要力量,第四名以后的力量已经被前面的历史折磨成了碎末,被销毁了。

    没有刘表、刘璋、公孙瓒,也没有袁术、袁绍、皇甫嵩。

    所有的历史中,只有前三位的力量是真正的决定性力量。

    三个力量之间的互相制衡,会最终成为两个力量。这两个力量,在和第三名的制衡中有一个在下降,而第三名已经被淘汰了。

    第三名蜀汉最先被淘汰,孙吴变成第二位,但已经跟曹魏实力悬殊了,仅仅比被淘汰的那个强一点点,有苟延残喘一番的机会而已。

    如果说秦是中央集权的开始,汉就是中央集权的熟练过程,到了唐,就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可以运用自如。

    汉承秦制,此后的历代王朝,都用同样的思路去统治者人民。

    对内如何管理,对外如何交往一致是王朝面对的最大问题,内忧外患则是是王朝的根本恐惧和失败原因。

    统治者只有发挥出高超的管理水平,才能够使社稷安定,使自己的王朝得以延续更长的时间。

    每一个治世,后面都是乱世。

    乱世三国就是汉朝辉煌以后的天下大乱。

    火在燃烧到最旺的时候就要熄灭了,而草在由青转黄以后,遇到火星,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王朝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更迭。

    历史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前进。

    真正的汉王朝是西汉,内部治理的好,对外又解决了很多边境的困扰问题。

    击溃匈奴,扩大了自己的版图,有了真正的历史记述。

    汉从服饰、饮食、生活习惯、文字书写、治理制度等方面传承给后世下了模板。

    汉朝在文化方面也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峰。

    汉朝的文字跟我们现在的文字,有属从关系。

    从隶书开始,我们的文字,变化就不大了。汉朝的简牍,汉朝的碑刻,一直是书法者临摹的典范。

    汉朝的文章,尤其是那个时代的诗词歌赋,摒弃了秦以前的晦涩难懂,我们现在的人读起来很容易,朗朗上口。《胡笳十八拍》、《洛神赋》、《孔雀东南飞》,平常而不失华美。

    汉语言文化因此确定下来了。

    所以说,汉这个伟大的时代,足以定义我们这个民族的名称。

    但是,汉被割裂了。

    王莽新政以后,刘秀所建立的汉称为东汉,这是后人的叫法。

    国都不同,时代不同,遂以东西论。

    汉光武帝刘秀,跟西汉的皇族有一定的渊源,但是他并不是真正的汉室宗亲,这个倒不是最重要的。

    汉光武帝的光字,就是它是一个打着光复的旗号来重新建立的王朝。

    它可以不称汉,但称汉有加成。

    刘备也想模仿汉光武帝的做法,他建立了一个蜀汉。

    在中国的历史上,所有的王朝的名字在不得已加上前缀的时候,更多的是加上东、西、南、北或者前、后,极少有用一个地域来做定语的。

    蜀不能概括汉,蜀汉这个偏正词组能定义的范围太小了,为各方势力所不耻。

    所以说刘备称中山靖王之后,兴匡扶汉室之举,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从头到尾就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