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末当军阀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一节 食利阶层

第四百七十一节 食利阶层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全都是银票,杨潮没想到的是,第一笔发行的一千万,三年期三分年息债券,竟然换来了一千万的银票,是银票而不是白银。

    对于已经完全接受了银票的江南,银票就等同于白银,但是对杨潮来说,却不是如此。

    杨潮看来白银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联系经济的货币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至于说现银子,还是纸币,只要能百姓接受,那就都是货币。

    可是现在收上来的都是银票的话,那么意味着市场中有大量的通货被债券抽走。

    市场中少了这么多流通货币,势必会造成通货紧缩,相对于通货膨胀,有时候通货紧缩更为要命,会引起生产的大规模收缩。

    杨潮通过银行推向市场的银票,总数也只有五千万,收上来五分之一就已经很要命了,如果在继续这样发债券,影响太大。

    杨潮既要通过民间筹集资金,又不能抽走流通中的纸币,这是一个很难的cao作。

    之后必须保证出售债券得到的是银子,而不是银票,因为将百姓手里的银票大量抽走,要么降低了生产领域的资本,影响经济运转,要么就是直接引起了通货紧缩,这些都不是杨潮愿意看到的。

    “看来不能向来百姓发行了,必须让有钱人将窖藏的银子拿出来啊!”

    杨潮琢磨了片刻,立刻就停止了债券的发行,接下来他要亲自推销债券了。

    天下哪里银子多?

    毫无疑问是徽州,晋商崛起之前,徽商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商帮。

    大明最豪富的盐商中,出身徽商的商人可以跟晋商背景的商人分庭抗礼,在其他行业,徽商则占据全面的优势。

    所以杨潮将推销债券的目光投向了徽州。之所以瞄准徽州,是因为徽州的巨富之多。冠绝大明,家资百万的豪商不敢说比比皆是,但是绝不罕有。

    徽州所有富商加起来,窖藏的银子就算没有一亿两。估计也有八千两,这是一部巨大的财富,只可惜只能放置在暗无天日的银窖中,默默沉睡。

    如果能将这些白银取出来,换成官府的债券。官府又将白银换成银票流通进入市场,可以说大明的流通货币增量将扩大一倍,显然受制于货币不足的困境,将彻底成为历史,同时大量的白银存入江南银行,会大大提振这个银行的信用,让她发行的纸币更为稳定,更容易让人接受。

    但是杨潮必须首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想徽商推销的债券,要尽可能保证让他们用窖藏的银子。而不是用手里的银票支付,否则就达不到扩大流通的目的,只是抽干了市场上的通货而已,以徽商的经济实力,还真的可能调动足够引起通货紧缩的纸币的。

    因此杨潮这次推销债券,必须是有目的性的,选择性的向某一部分人定向发行!

    赶在过年之前,杨潮立刻马不停蹄的来到徽州,来到当铺和钱庄业务的中心地区休宁。

    必须在年底之前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否则偿还债务。以及明年的预算怕是就开支不出来了。

    至于如何让这些人开启窖藏的银子,杨潮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却要讲点技巧。

    不能告诉他们,只收现银。否则这些人就要顾虑是不是官府开始不接收纸票子了,就像大明宝钞一样,这些人玩的就是金钱,一旦他们开始挤兑,势必引起更多的人挤兑银票,那样纸币系统就要崩溃了。

    十一月中旬。杨潮大张旗鼓来到徽州。

    这徽州城,歙县最大的酒楼宴请宾客,来的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徽州各县的豪商都有,歙县的盐商,绩溪经营酒楼的商人,休宁的典当商,祁门、黟县经营布匹、杂货的商人,凡是当地有名的统统邀请过来。

    总共请来了三十位,基本是号称百万的巨富,可惜前些年的第一副吴天行没能前来,因为这个娶了一百个小妾的老家伙蹬腿了,他的万贯家财全都给族中子侄瓜分殆尽,吴家已经不是那么显赫了。

    吴天行是一个传奇人物,后世研究他是西门庆的原型,他家祖辈盐商,家里的园林经过文征明这样的名士指点。

    但是很可惜,传到了吴天行手里,他却体弱多病,一直不能生育,娶了一百多个小妾,也没能给他诞下一儿半女,这大概也是他不断的娶小妾的原因之一,没有子嗣,吴天行也就没有将财富传下去的意图,不但疯狂的建造园林,同时娶小妾之外,各种开销也十分的大,但是他死的时候,依然留下了数百万家产,被上百个远方子侄瓜分,一家也不过分到几万,最多十万两银子而已。

    杨潮不由惋惜,以大明律规定的平局分配原则,让大明商业的资本积累十分困难,所谓富不过三代,这些富人往往多子多孙,就算老祖宗能捞钱,可是传过三代,瓜分这笔财富的少则十数人,多则上百人,巨额财富就只能分化,而不能聚集起来形成庞大的产业资本。

    当然很多商人自己也发现了这种问题,比如王潇的家族,王家老爷子就很不愿意分家,他想把家里的粮铺、船队都留给长子,其他儿子,比如王潇,他只打算给他们一笔钱,只要他们家的主营不分,那么富贵就能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吴天行家族虽然因为分家而势弱,甚至因此而退出了盐业经营,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这种事情在徽州几乎每年都在发生,每年都有新的商家崛起,也有旧的商家没落,大家司空见惯了。

    杨潮也是因为邀请豪商,才发现吴天行这个老家伙死了,不由感慨一番,当年阮家河房一别竟然五年了。

    之所以对吴天行如此念念不忘,是因为杨潮这次的目标,就是吴天行这种人物。

    这种家资数百万。几乎找不到投资的地方,家中窖藏大量银子的家伙。

    “诸位徽州的父老士绅,本督此次来访徽州,实为借钱。”

    杨潮丝毫没有羞愧的直接就开口说了出来。这换做任何一个文官,是绝对难以启齿的,向商人借钱,官府的体面还要不要了?文士的脸面还要不要了?尤其是这种堂而皇之的借,文人即便是借钱。也绝对是偷偷摸摸的,不敢给人知道的。

    杨潮说完,这些富商一个个站起来。

    “愿为大都督效命!”

    这些人说着,一点都不奇怪。

    第一他们早就收到了消息,杨潮来徽州就是借钱来的。第二历朝历代官府没钱了,都会找商贾募捐,有时候甚至是强行的摊牌。比如经营盐业的,就没少在水灾的时候捐款修筑河堤,保证运河通畅。

    但是以往的时候,官府即便是管他们要钱。那也是一副高高在上,基本上都是直接招呼他们过去,甚至连面都不见,直接让人来要,或者给行首一个指标,让他俺家摊牌去,像杨潮这样,专门登门的还是第一次,这让他们还感觉到一种骄傲,终于有官方认可他们财富的力量了。

    “鄙人愿出十万两报效大都督!”

    “鄙人出五万。”

    “鄙人出两万。”

    ……

    “鄙人出三十万。”

    其中一个人喊出了远比别人高的捐助款项。大家指指点点不觉奇怪,反而说理所应当,因为这家有一个子弟考中了杨潮的科举,在歙县当了一个吏科主事。

    吏科主事只是一个小官而已。杨潮定的是七品官,其实权力是比不上县令的,实际中这些人也没敢把自己跟县令相比,见了县令也老实参拜。

    但是他们的家人依然觉得脸上有光,心里觉得自己成了缙绅了,不再是一个商贾。家里也是官宦人家了,这次出资可不仅仅是他们一家,而是同族中好几个大商贾共同集资,因为他们门楣光耀了。

    三十万很多,但是杨潮依然觉得不够,这些人各个家资百万,否则也不值得杨潮亲自请他们了,杨潮心目中是他们每家都能出资五十万来购买债券,这样就能推销出去一千多万两,才不算白跑一趟。

    现在这三十人中最多的才出资三十万,最少的两万三万,加起来总共才两三百万两。

    杨潮摆了摆手:“各位缙绅。大家误会了,本官不是来劝捐的,而是来替官府借款的。既然是借款,当然是会还的。三年期债券,年息只有三分。若是向普通百姓来借,怕百姓无法获利,借钱给了官府,家中日用就不足。诸位皆乃富贵之家,想必拿出个三五十万两来,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杨潮刚刚说完,在座的富商们一个个脸色就变了,他们听明白杨潮的意思了,三五十万是杨潮的目的,这可是一笔让他们rou痛的钱。

    顿时热烈的气氛就冷清了下来,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开口。

    杨潮呵呵一笑:“诸位怕是不放心官府。不过只要本督在,官府就会还钱。眼下我江南正在用兵,所以处处缺钱。找各位借钱,实属无奈。各位都知道,本督开科举,专立吏科。这就是给各位大商家开的。本官以为,士农工商,四民平等!人人都有资格做官。人人也都应该报效国家。现在官府缺钱了,就是国家缺钱了,若大家不能慷慨借款。一旦北方鞑虏南下,我们的房子、土地,甚至妻儿老小,怕都要给鞑子抢去了。”

    满清在北直隶和山西的圈地运动让整个天下震恐,尤其是山西的圈地,随着大量在扬州经营盐业的盐商的宣传,徽商也清清楚楚。

    杨潮一番话说完,还是没有人说话,他太高估这些商人的道德了,其实成了诚信之外,商人阶层的道德观念是比不上乡下士绅阶层的,这就是文化,商人的诚信是为了获取利益,士绅阶层的礼教道德也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

    见这些人没有响应,杨潮呵呵一笑。

    “本督也不要各位立马掏钱。本督只是给大家提前告知一声。这些钱都是用来保护大家的安危的。也不要各位一次掏钱。本督只需要一个保证,如果明年官府缺钱了的话,本督希望各位可以随时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官府每年都会支付利息。”

    承兑,杨潮需要一个类似的承诺兑现的东西,就像银行的授信额度一般,在紧急的时刻,让这些人来承兑那些债券。

    这时候一个商人突然跪了下来:“大都督容禀,小人家的钱大多借给了同族的当铺。一时抽调不出来,小人愿意报效大都督。”

    杨潮亲自扶他起来,笑道:“本督可不是强盗。既然汪老爷有难处,本督自然不敢强逼。”

    这位商人姓汪,他说的也是实话,汪家经营典当生意是有名的,但是经营成功之后,很多人就退出了,坐拥巨额资产,然后培养家族子弟读书,向缙绅阶层靠拢。但是他们的巨额财产也不会闲置,一部分变成了良田,宅院,一部分还会拿出去放贷,有放给普通百姓的,也有放给当铺的,放给钱庄的。

    徽州当铺的经营,一开始没有资本的,会借贷于大户,所谓“称贷于四方大家,偿其什二三之息”,年息有百分之二十以上。

    汪老爷正是这样的家族,他父亲时候起家,到他这一代就专心读书,家财用来放贷给同族的当铺,每年也食用不尽。

    但要说他拿不出五十万两银子,杨潮是不信的,这些家族往往会窖藏银子避险,以防万一,谁让这天下不太平呢。

    “大都督,小人敢问,吾等的债券可能变卖?”

    另一个商人小声问道。

    杨潮笑道:“自然可以。”

    商人立刻道:“如此,小人愿意购买五十万。”

    其他人互视一眼,这才终于表态。

    杨潮一开始还有些迷惑,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打算从杨潮这里购买债券,算是给杨潮一个面子,但是很多人随手就通过交易中心将债券兑现了。

    不过眼下杨潮还不知道,他只知道一千五百万两债券出手了,其中一千万两都是白银,是这些人家里的窖藏,然后就可以用这些窖藏兑换银票投入市场。

    不过年后杨潮就发现,江南银行出现了大量兑换银子的情况,而重点正是徽州的豪商。

    原来他们转了一圈,先将手里的低息债券抛售到了市场上换来银票,又将银票兑换后,变成银子再次拉回家中窖藏起来。

    反而在他们的大规模抛售和兑换过程中,让债券市场大规模波动,债券几个最低的时候,竟然跌倒了面值的一半价格,让江南银行出现了一波挤兑潮,而他们的兑换,也引起了挤兑,险些让金融系统崩溃。

    让拿sao几乎不堪应对,紧急跑到南京来求助杨潮。

    杨潮也不敢大意,立刻跟拿sao商讨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