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旅途的邮筒
站在苏州园区站里,面对着玻璃窗,我看见国金中心和新世界广场高高的楼宇。 车站此时的火车轨道上,没有停靠的列车。深褐色的铁轨向远方伸展而去。 车站的玻璃窗明显的污渍,脏兮兮的样子。 玻璃窗的这个样子,还有飞机的舷窗,双层玻璃的外面一层也是脏兮兮的。高铁,动车的窗也相似。 窗户不好擦洗。玻璃窗每天在风雨之中,玻璃起到挡风遮雨,防灰尘的作用。玻璃脏兮兮的,正好说明玻璃的遮挡作用,体现出它的价值。这一瞬间,我理解了玻璃窗,我不再嫌弃玻璃窗的脏兮兮样子。 我做购物中心管理多年。建筑物的外立面玻璃幕墙,商家的玻璃橱窗要经常性保持清洁。一般情况下,商家的玻璃橱窗需要陈列商品,或者,需要站立的身着靓丽衣服的模特。配上绚烂的灯光,若玻璃橱窗不干净,有污渍,很容易露怯,给顾客以不好的视觉感受。这是在零售业养成的管理理念。 车站的,火车上的,飞机的窗只要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就可以,它不是用于商业陈列,不对前来消费的顾客开放。因此,这些公共场所的玻璃总是脏兮兮的也就不奇怪了。 对玻璃清洁的这个心结,今天在苏州园区站的玻璃窗前被自己解开了。从此,我可以不必太介意玻璃窗的不干净。我也不用对此与商业用途的橱窗做比较。 人的不宽容,是一种态度。原来因为参照物而起,参照物发生变化,或者消失了,也就理解了,宽容了。 这个世界从来都存着在瑕疵,不那么完美。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怎么将世间的不完美与自己的认知结合,让自己既可以宽容不完美,又可以保持一种合理的生活追求。这是我的思考。 就像旅行,旅途是辛苦的。但有快乐,那一句流行话,“痛并快乐着”,点穿了这一对矛盾。 “且行且珍惜”,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句话被大众普遍熟悉,可能要感谢马伊琍。她将这句话跟自己现实遭遇连接。解读某一种行为,她用语准确,让她的理解被世人理解。 不用引经据典,现实生活中无数相似的案例。早有伟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非常相似的。 无数次走进园区站,离开园区站。像往常一样道闸前排队,通过人脸识别,进入道闸的另一端。下楼梯,脚下踩踏着大理石地面。 火车徐徐进站,人们在车门口排队。黄色的盲道,顺着列车一行延伸而去。二等车厢,5个座位一排,旅客若坐满了,看起来破拥挤。和一等车厢比较,二等车厢里人均占有面积减小,而使用率提高。因为价格较低,旅客密度增加也是考虑成本控制的原因之一。 听着的列车旁边一辆列车擦身极速驶过,一位两岁的小女孩立即说,车要走了。六岁左右的jiejie说没有走,mama补充道说,是旁边的车在走。 列车广播在播报站名时,不忘做广告。下一站是上海。 天是阴沉的。窗外看得到的绿色植物纹丝不动,说明没有风。不像昨夜,突然疾风夹杂着骤雨。
列车服务员拎着一个硕大的塑料袋走过来,问,有什么要丢的吗。她快速地将小桌板上的垃圾收拾进垃圾袋,转身离开。列车车轮运行在轨道上,发出巨大的铁器之间的摩擦声。 我也是第一次,用文字描叙我来到园区站,离开园区站的感受。很多次,场景没有什么变化,而我因心情原因,感受有很大差异。天气,季节与这座城市已经相互熟悉,融为一体,我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包括列车两边的田野,农舍、高层建筑物。这是一个固定的现实画卷,同样是我常常源自脑海的一种难忘的镜像。 我对照这座城市,我看见一个来去匆匆忙忙的行人,这个行人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抵达,在阳光灿烂的时候离开。而这次,是在中午,一个天色阴沉的时间里。 我的右侧座位上坐着两个小孩。是一对小姐妹,她俩不断地从塑料食品中攫取食物放进嘴里。手上的塑料包装袋发出吱吱唧唧的响动声,她俩乐此不疲,快乐地说着话儿。我倒并不觉得烦,我理解这是孩子们的快乐,她们的快乐常常是非常简单的,跟吃有关。她俩朝着窗外张望,我瞅了一眼,从她俩眼中什么也没看见。但这并不影响她俩的快乐。她俩也没有留意到我的关注和文字描述。 铁路桥很醒目,高高的架在空中,输电线,通过电线杆,将线路连接起来。近处的绿色植物,远处的田舍进和高层建筑物。……我所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