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猛将出马
ps:上章节有误,按照西夏的法兴平公主死于九年前,更正为“七年前”。 天都山又称西华山,位于西夏东南部,在黄河以南,距离古萧关不远,大致是在后世的固原附近。 快到农历四月,西北的春风虽然来的有些迟,但终究还是来了。天都山的草木已经开始泛绿,生机勃勃,气温也不似之前那般寒冷。 据没藏讹庞所言,兴平公主就被软禁在山中一处名为“观音湫”的水池边的庄园里。 到底是谁把兴平公主软禁在此?软禁不杀却对外自称已经病亡,究竟又是什么缘故呢?许多的疑问浮现在脑海人,但暂时没有答案。 只有将兴平公主救出之后,或许才能了解其中内幕,验证某些猜想。 从兰州到天都山,一路基本都在西夏境内,一队宋人来往本来会很不方便。但装扮成为羌人,又有没藏讹庞掩护相助,便容易了很多。 没藏讹庞很聪明,想要兴平公主发挥价值,只有是突然将人救走,亮相在天下人之前。单纯的泄露消息毫无用处,不等辽国反应,李元昊肯定已经杀人,然后毁尸灭迹,然后死无对证。 如今能将兴平公主救走的也只有这帮宋人了,至于事后李元昊追查泄密原因,没藏讹庞早就做好准备。无论如何与自己搭不上关系,已经死掉的野利翰朵会再次成为替罪羔羊,整个野利家都会连带有麻烦…… 不过事成之后,没藏讹庞或许并不希望孟韬他们活着离开西夏,这对他而言毕竟是个隐患。 但实际上,孟韬压根没有出卖他的意思,至少现在没有。西夏国内有一个可能也可以与李元昊对峙的人物,多么难得啊,如果就这么糟蹋了,实在是暴殄天物。 但在这件事上,没办法和没藏讹庞做到推心置腹,连心照不宣都不能。所以很矛盾……很麻烦的事情等在后面,正经是相互利用和相互提防。 …… 悄然进入天都山地界,孟韬发现山上有很多石窟,似乎正在开凿佛像。 想起后世的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以及距此不远的麦积山石窟,孟韬并不觉得奇怪,只是…… 开凿石窟不是流行于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吗?宋朝以后中原地区好像不多。不过西夏国内似乎崇信佛家,所以开凿石窟佛像也便不足为奇。 如果是这样的话,西夏国内关乎佛家的商品是否会很畅销呢?孟韬突然觉得,这方面似乎也能打打主意。 …… 观音湫是一处泉水汇集而成的水池,并不很大,但在荒凉西北的大山上,一汪碧波荡漾的水池确实很难得。 大概也正是因此,才有人在此处修建庄园,只是莫大的庄园不用来避暑居住,秘密关押一个女人算怎么回事呢? 不过既然是作为秘密监狱,防守肯定很严密,纵然从外表上来看,并没有什么迹象,但孟韬丝毫不敢掉与轻心。 没藏讹庞只派人领路,进入天都山以后动手的事情只能靠自己,跟随孟韬一起去兰州不过数十人。商队的大部分人留在了陇南,如今人手不够,哪里敢轻易冒进? 出于谨慎,孟韬先让冯石匠前去侦查,悄然探查之后才发现,貌不惊人的庄园里竟然有至少两百守卫。 如此看来,确实像软禁兴平公主的“监牢”,对方人数上占优势,且倚仗庄园处于守势,想要拿下绝非易事。 孟韬感到十分为难,如此大好机会,就此错过当然不划算了。好在此时,向大宋西军发出的求援信有了回应。 一支百人左右,身着羌人猎户服装的人出现在天都山附近,按照约定的方式和孟韬等人汇合。 西北各部杂居,西夏境内羌人众多,如此打扮确实可以起到混淆视线,起到掩护效果。 有人前来相助,那是最好不过。不过见到领头之人,孟韬还是一惊,他没想到带队的竟然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虽然自己这具身体的主人不过才十六岁,但孟韬内心里从未把自己当作少年。所以骤然见到一个少年人出现,心里下意识泛起不靠谱的感觉来。 西北到底是谁在主事?这样重要的事情,就不能派个靠谱的人来吗? 孟韬本来满腹牢sao和不信任,不过听了这位少年的名字之后,陡然安心了不少。 种谔,这位少年名叫种谔。 熟悉北宋历史的人,对此人肯定不陌生,对种家更不会陌生。北宋历史上,驻守西北的有三大名将世家。 麟州杨家,也就后世传中的杨家将,杨业以及他的后世子孙;再一个便是府州折家;再次便是清涧城种家。 种家如今的家主是种世衡,乃是大儒种放的侄子,很奇怪他没有继承叔父在儒学上的衣钵,而是投笔从戎,驻守西北,成为一代名将。 两年前,正是种世衡用反间计,借李元昊之手,杀掉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可见他心思缜密,运筹帷幄。 如今官居延州知州的种世衡,派自己不满十八岁的儿子种谔前来,协助自己营救兴平公主,能他的做法不靠谱吗? 兴许名将世家的少年早熟,可堪大用也未可知?毕竟种世衡八个儿子中,种谔是名头最响的一个。盛名之下无虚士,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想来不会有错。 “孟公子,接到您的传讯,范相公和家父商议后,派在下前来协助您!”种谔出于意料的很谦逊客气,而且对孟韬颇为恭敬。 是他性格使然?还是有人拨的缘故?孟韬不大确定,头道:“好……对了,你范相公,他如今在西北?” 种谔道:“是的,范相公奉命宣抚陕西路,本来在延州,想必如今已经移跸庆州,准备接应你我。” 范仲淹离开东京汴梁,宣抚陕西路?看似级别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国之重臣。但一个宰相不在中枢,何况他还是新政主导者,离开国都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庆历新政,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失败! 孟韬暗叹一声,道:“令尊乃大宋名将,想来虎父无犬子,范相公和令尊能派你前来,必有道理,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会的,种谔听从孟公子调遣,定当竭尽全力。”种谔道:“范相公有叮嘱,我们救人之后立即南下过萧关……他已经从秦州调狄汉臣北上接应了。” 狄汉臣者,狄青也! 为了一个兴平公主,范仲淹亲自坐镇庆州,还派出了种谔和狄青两位中青代猛将,若是失败,似乎有些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