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门道
洗脑,就得从小时候做起,宇文温长年累月向儿子灌输海贸的好处,不只是夸夸其谈,如今他手里就有详实的数据,来证实自己所言非虚。 但这些资料维城和宇文维宁疑惑的来源。 兄弟俩的问题,就是交州及南洋稻米北运淮南销售的行为,实际上并不划算,为何朝廷还要如此行事。 这个问题,涉及到海贸的核心:风险和收益,实际上问到了点子上,宇文温见儿子有自己的想法,能问出关键性的问题,心里很高兴,于是进一步作出解答。 航海风险大,一艘船好不容易出海跑一个来回,就该运送一些高价值的货物,譬如香料、奇珍异宝或者蔗糖等等,若是运粮食,航行里程超过一定距离后,等同于高风险低回报,对于海商来说是不划算的。 交州稻米,从龙编港启运,运到广州或者福州地区,这买卖做得,但若要继续北运,运到长江以北地区,还要以低价出售,这买卖只能说不亏。 所以朝廷才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海商将交州稻米运到淮南,此举不是为了做买卖,而是为了压低两淮及江南的粮价。 压低粮价之目的,不在此次讨论之列,宇文温要告诉儿子将大量交州、南洋稻米北运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维持足够的货运量,养活大量船队及相关从业人员。 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很简单,海贸的关键在海运,只有当海贸的货运需求持续增加时,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船只参与到海运之中去。 只有海运业壮大,航海技术及整体水平才会有飞速发展。 宇文温先问儿子宇文维宁,问当前海贸的方式是怎样的,宇文维宁拿出笔记本,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说出来。 “传统”的海贸方式,是海商自己弄一艘或者几艘船,然后招募人手,购入货物,然后用自己的税收cao纵自己的船出海,运自己的货物前往目的地。 然后在目的地销售货物,换得当地特产,再前往其他地区销售,获取利润。 这种经商方式,不仅限于海贸,实际上就是传统的行商经商方式,仅就海贸而言,这样做的成本很高。 造船及船只的日常维护保养要花钱,养水手要花钱,对于船老大以及熟悉航线的老手还要加以笼络,出海后,出现人员伤亡还得给抚恤,这都要花钱。 所以海贸的关键是要有船或者船队,能够相对平安的完成贸易航行,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 但现在,因为有了南洋贸易公司牵头,海贸的方式多了一个,那就是委托运输。 就船的归属来说,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自己募集工匠、收购木材造船,费用很高,如果直接买船,花费相对就低许多,而若是租船,费用就会进一步降低。 船是这样,水手、船员也是如此。 源自黄州的镖行,让行商的经商方式有了变化,他们可以雇佣镖队护送自己及货物前往目的地,而自己不需要养着一支护卫队伍,节省不少成本。 基于这个道理,如今海贸也有了专门从事“保镖”和“送货”的商社,海商们可以花钱请这些商社出人出船,将他们及货物运到目的地,自己却不需要养着一支船队。 这种专门从事海上运输的行业,就是海运业。 从事海运的船队,只负责运输货物及人员,船队具备必要的武装,以便击退海寇的袭击,将货物及人员安全运抵目的地,至于船上货物如何销售,与他们毫无关系。 这样的船队,熟悉主要航线的海况,熟悉风信,熟悉沿途各处港口,安全运输的成功率高,而有偿运输服务的费用合理,足以形成“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效果。 这是宇文维宁了解的结果,且不说这结果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还是别人代为效劳的,宇文温对儿子能看到这点很高兴,他就这一现象,向儿子进一步解释。 专业从事海运的船队,自己不从事贸易活动,需要雇主雇佣他们运输货物,以此养活自己,正如镖行的镖队需要接活来养活自己那样,海运业要发展,前提是货运量要持续增加。 问题就出在货运量上,因为中原输出的货物,对于外洋诸邦国来说有多少都不嫌多,而外洋诸邦国能输入中原的货物,相比之下少得可怜。 这些邦国能拿得出手的货物,无非香药、象牙等奢侈品,数量总是有限的,这样一来,中原的海船就会出现半途跑空的情况。 所谓半途跑空,就是指出去的时候满载,回程的时候船舱空荡荡。 这一情况,以前不存在,因为海商都是自己组织船队做海贸,来回时海船肯定是满载的,可现在却有些不一样。 对于专门从事海运的船队来说,他们从中原出发时必然满载货物,但到了广州、交州或者南洋港口卸货后,回程时船舱多半装不满,因为雇主没那么多货让他们装。 矛盾在于“出”和“入”极度不平衡,宇文温举了个例子,一支十艘船规模的船队,满载货物出发,将货主及货物运往南洋,此时十艘船的船舱都能装满。 待得从南洋返航回中原时,通常情况下有至少五条船是空的,如此一来,对于这支船队来说,还不如维持五条船的规模比较划算。
随着海贸大兴,这一问题愈发明显,对于海运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那么为了让船队回程时能把船舱装满,让船队有得赚,朝廷开始想办法,办法之一,就是人为增加货运需求,那就是增加“委托”,委托这些船队将交州及南洋出产的粮食运到中原。 一艘万斛海船,运香料也是运,运粮食也是运,扣掉“风险金”,运费也不会差得太多。 如此一来,海船半途跑空的情况得到缓解,让南下的海船,回程时不会空着船舱,能顺便运输一些货物,好歹不会亏。 所以将交州、南洋稻米北运中原的行为,仅仅从做买卖角度上来说划不来,但对于海运业的发展却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当海运业快速发展,才能降低从事海贸的门槛,这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海贸中来,让更多的人从海贸之中获利。 听到这里,宇文维城和宇文维宁恍然大悟:原来海贸还有这么多门道。 “但这只是治标,想要治本,还得另外想办法。”宇文温说完,拿起一个小玻璃瓶,放到儿子面前:“看看,这是什么?” 玻璃瓶里是雪白的白砂糖,宇文维城和宇文维宁看着这些白砂糖,问:“那....就是在南洋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园?” “没错,中原对于蔗糖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而南洋地区湿热多雨,最合适种甘蔗、种水稻,只要南洋的蔗糖产量大幅增加,那么南下的海船回程时,就绝对不会空着回来。” 听着父亲描述的海贸美好前景,兄弟俩颇为激动,这种知识,典籍里可是从来都没有的。 宇文温见着火候差不多,开始点出题中应有之意:“你们想想看,当南洋各地遍布甘蔗种植园,当各国贵族、酋帅靠着向中原出售蔗糖过上好日子,当他们一个个变成大种植园主、变成大卖家,而中原成为主要甚至唯一买家时...” “卖家会和唯一的买家翻脸么?还离得开唯一的买家么?” 宇文温的话,宇文维城听了之后有些小激动,他没想到海贸的好处有这么多,想了想,又问:“父亲,如此说来,海贸可以强国?” “这个问题.....”宇文温沉吟着,不知过了多久,长叹一声:“纯粹的海贸,哪里能强国啊....” 见着儿子哑然,他笑着摇摇头:“海贸如何强国,这个问题的答案,父亲有,但不确定正确与否,你们有空的话,自己也想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