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逆水行周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九章 白苟驿

第一百五十九章 白苟驿

    临近午时,天空却一片阴暗,绵绵细雨之中,道路渐渐泥泞,官道上来往人影稀疏,郑善果看着前方城池轮廓,终于松了口气。

    他扶了扶斗笠,扯住缰绳,让坐骑在路边慢慢停下,身后一辆马车缓缓驶来,随后停在他身边,郑善果见窗帘掀起,下马之后取下斗笠,走到车旁低声说道:

    “母亲,白苟就要到了。”

    车内一名女子闻言点点头,她是郑善果的寡母崔氏,见着郑善果头发上有雨水,赶紧说道:“阿果,快把斗笠带上,莫要淋湿了。”

    郑善果戴上斗笠后又说:“母亲,如今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如就在白苟驿休息,明日再赶路?”

    绵绵细雨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郑善果认为不如就在息州境内白苟城外驿馆休息,免得万一接下来的道路难行,傍晚时赶不到下一个驿馆就麻烦了。

    崔氏闻言反问:“如今是何时辰?”

    “母亲,如今将近午时。”

    “阿果,今日清晨才开始下雨,道路不至于泥泞难行,现在不抓紧时间赶路,若接下来真遇见连日大雨,很容易耽误行程。”

    “是,母亲。”

    郑善果应允一声,戴上斗笠翻身上马,领着车队继续前进,前几日天气还行,可今日一早就下起了绵绵细雨,看样子三五日内不会停,那么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旅途不会轻松。

    新任扬州梁郡郡丞郑善果,从邺城出发一路向南前进,过了黄河之后,先途经故乡荥阳,之后抵达豫州总管府治所悬瓠。

    然后继续南下,要前往豫州总管府治下息州,州治宋安位于淮水北岸,届时在城外码头登船,就能顺流而下,抵达扬州州治寿春。

    全程有千里之遥,郑善果要到淮水流域的扬州梁郡上任,朝廷给出一个半月的期限,算是很宽松了。

    一千两三百里路的距离,即便每天只走四十里,三十天内即可到达,四十五日的期限绰绰有余,可若是逾期不到,郑善果极有可能丢官不说,靠着宗亲人脉换回来的转机,可就稍纵即逝了。

    他今年还不到二十岁,而梁郡是周国新收复之地,去那里当郡丞,当然不会太安稳,但朝廷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其实也没什么。

    关键是重入仕途的机会若这么丢掉,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郑善果出身荥阳郑氏,父亲郑诚为周国大将军,受封开封县公,大象二年时朝廷大军讨伐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结果在邺城外惨败,随军出征的郑诚没于乱军之中。

    郑善果时年九岁,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辅政丞相杨坚受禅之后,还是个儿童的郑善果成了隋国臣子。

    郑善果和母亲崔氏成了孤儿寡母,不过家境还不错,他的父族是荥阳郑氏,母族是清河崔氏,诸多亲朋帮助之下,又有伯父照应,所以日子过得还不错。

    郑善果的伯父是谁?沛国公郑译。

    大象二年初天元皇帝宇文赟暴毙后,那个协助杨坚夺权的郑译,‘黄、沛’之一的沛国公。

    身具双重世家血脉的郑善果,有伯父照应,所以十四岁时便当了刺史,前途一片光明,然而随着隋国的骤然崩塌,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所幸郑善果在周隋纷争之际是旁观者,没招惹过尉迟氏,也没招惹宇文氏,倒是很容易就保住了性命,不过爵位和官职就没有了。

    隋国灭亡,郑善果和其他隋国降官到邺城接受处置,随后和母亲崔氏回到荥阳,住在家族庄园里。

    此时的郑善果就是白身,后来靠着宗亲的多方运作,才得到复起的机会。

    二十岁不到就能当郡丞,以寒族的角度,这是个让人羡慕的起点,然而对于荥阳郑氏的子弟来说,如此待遇不怎么样,郑善果十四岁入仕,起家就是州刺史,相比之下,落差明显。

    但他当时做的是隋国的刺史,如今形式不同了,周国收复江山,对于那些‘叛臣’要经过筛选后才决定是否复用,许多人就此赋闲在家,和这些人相比,年纪轻轻的郑善果已经是幸运儿。

    而更幸运的是,有个知书达理的母亲。

    崔氏年纪轻轻就守寡,拉扯着郑善果过日子,此次郑善果远赴扬州地区上任,自然也要带着寡母前去,一来尽孝,二来崔氏也不放心儿子独自出远门。

    而最让崔氏忧心忡忡的是时局,如今时值尉迟氏和宇文氏决裂、兵荒马乱之际,她必须跟在儿子身边帮着拿主意,免得局势骤变时儿子应对不当弄出祸事来。

    白苟驿越来越近,郑善果发现驿馆旁马厩有大量马匹,许多士兵正在伺候着这些马儿,看上去是一队规模不小的骑兵路过驿馆,暂时停留休息。

    天子遇刺伤重不治,新君继位,丞相派大军讨伐逆贼宇文亮父子,据说关中、山南地界已经燃起战火,郑善果对此早有耳闻。

    一路南下,见着官道上兵马调动频繁,所以郑善果不觉得面前场景有何不妥,不过他有点担心那些军伍之人行事鲁莽不讲道理,万一起了冲突,总归是不好。

    他是朝廷命官,但长途跋涉就怕招惹不怀好意之辈,万一双方起了冲突,横生枝节就不好了。

    所以郑善果觉得不如直接入白苟城,在传舍歇息也好避开这队兵马,反正他是朝廷命官,有正经公文在手,不怕传舍不接待。

    对于儿子的担心,崔氏不以为然,且不说己方有部曲随行,就说这些照顾马匹的士兵军纪不错,必然不会莽撞无礼。

    “母亲,何以见得这些士兵军纪不错?”

    “你看,驿卒提来清水,那些士兵接过之前行礼致谢。”崔氏笑了笑,示意儿子看向马厩,“什么样的将领,带出什么样的兵。”

    驿卒地位卑微,对于投宿驿站、驿馆的文武官员来说,驿卒和奴仆没区别,连带着其随员也对驿卒颐指气使,而眼前这些士兵,对驿卒颇为客气,可以大概看出其主将的为人处世如何。

    郑善果派人先入驿馆安排,待得车队抵达驿馆大门,驿丞带着几个驿卒出迎,郑善果交代几句,便亲自打伞,扶着崔氏下车,走向驿馆。

    一行人在驿丞的引领下,向着侧院走去,从正堂经过时,听得里面传来说话声,郑善果循声望去,却见数名武将正在用膳,又有一名武将,正与身着官服的男子交谈。

    两人年纪相仿,看上去大约是二十多岁年纪,郑善果觉得那年轻官员有些面熟,而年轻武将面生,此时他听得年轻武将笑道:

    “阴兄,以余某之见,白苟驿之名,妙就妙在‘苟’这个字,值得赋诗一首,不过却是七言诗。”

    “喔,竟然是七言诗,阴某洗耳恭听。”

    “咳咳,偶有心得,见笑了。”年轻将领干咳数声,然后说道: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