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但需要知道的是,这样的作品它不辛酸,这有什么可辛酸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看着哈哈笑,哈哈笑,一直笑底,越笑越机灵,越笑越聪明,笑到最后你也变成一个冷血动物了。 这也不行了,所以辛酸泪这个意思呢,它包含着一个意义,就是它非常真实,它非常可信。 而《红楼梦》它有许多不可信的东西,并且《红楼梦》里头有许多不可信的东西。 譬如说刘姥姥想来就来,来了就受重视,来则必胜,说什么都特别合适。 这刘姥姥简直神了,她用粗话,但是她都特别得体,特别合适,而且要什么有什么。 像是王熙凤拿刘姥姥开涮,给她又是脑袋上插花,又擦粉,脸上又抹胭脂又给弄什么。 别人就骂王熙凤,说你别糟贱人家,你给人家涂抹成一个老妖精了。 刘姥姥说不碍事,我小时候就喜欢这个,就喜欢那些红的绿的。 你看这刘姥姥简直比公关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还强呢,如此之熟练,应付自如,装傻充愣,哄得人都高兴,这可信吗,有很多东西不可信。 但是总体来说你又非常相信,为什么,就是我说的事体情理,因为它有大量的可信的情节。 比如写林黛玉的那些心理,写贾宝玉跟她怎么斗嘴,你就觉得它可信极了。 像是最喜欢的一段就是描写贾宝玉到处闯祸,先是为锁啊,玉啊,把林meimei得罪了。 得罪了以后呢又随便说话,把薛宝钗得罪了。 怪不得旁人把宝jiejie比作杨贵妃,你到底是长得富态些。 这个贾宝玉真是罪该万死,真是讨厌,你怎么能跟一个女孩子这样讲话呢,太没有教养了。 然后他又跑到他妈那儿去,跟金钏在那儿死皮赖脸捣乱。 以及贾宝玉的这一面绝不是反封建的英雄,他是无赖呀,有无赖的一面呀。 把金钏害死了,然后回怡红院的时候,开门开得晚了一点,一脚踹到袭人的怀里,把袭人都踹出血来了,袭人都吐血了。 你看看他的这种行为,到处闯祸,到处捣乱,但是他本身又不是那种特别坏的人。 因此说老实话,这些地方描写得何等真实。 它这种非常真实的人和人的关系,人的这些东西和那些不太真实的带有夸张性的那些描写结合在一块,这才是小说。 你只有真实的一面的话,它不会有那些趣味,不会有那些吸引人的地方。 但它有些地方又有夸张,有些地方它又有牵强附会,有些地方它又有拉扯,还有些地方甚至于你感觉到是曹雪芹借着人物的口来讲他要说的话。 比如说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突然讲了一段话,像我们这样的家道要完蛋也还得有个过程,但是我们会自杀自灭,果然现在自杀自灭了,这说明我们这个家完了。 那段的纲上得太高了,这个批判太高了,你怎么看,探春那个时候她不至于这么刺激,探春并不是离经叛道之人,她敢上这么高的纲,从根本上把荣国府的命运给否定了。 所以许多人怎么看觉得它都是曹雪芹的话,不是探春的话。 小说家他是“假语村言”,它里头有许多东西并不是照相式的摄影式的对现实的记录和反映。 但同时它的最根本的东西又是从人生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感受到的,所以它叫做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而需要说明,“痴”是两个意思,一个是痴迷,一个是痴狂。 我们可以从正面来说,痴的意思它就是执着。 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着,情的执着。痴并不是傻,并不是一般性的傻,并不是智商低。但它解不开,永远解不开。 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头经常陷入一种自相矛盾的地步。譬如他一上来就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他一上来就写说这些都是虚妄的。 大家看着我这个书,茶余饭饱之后,看着消遣消遣,付之一笑,也就不要再去追求人生中那些追也追不到,得到了也保不住的东西了。这些都是过眼烟云,转眼就过去了。 他不停地重复他这些话,但是他真写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觉得这东西不是空虚,这些东西它刻骨铭心,有这个经历和没这个经历是不一样的。 包括写到秦可卿的丧事,和元春省亲的这个大喜事,还有他们吃喝玩乐的,享受生活的那种情景,我觉得你可以从他的笔触中看出来,曹雪芹写到这儿仍然充满着得意,仍然在炫耀。 别人你写不了,你没有见过那世面,你没进去过,人家吃的人家喝的,人家的规矩,王熙凤搞“智力支援”。 比如上宁国府协助办丧事期间,协理宁国府,去的时候带多少随员,到了那儿之后怎么站开,哎呀,真有派。那个你写得出来吗,咱们写得出来吗,所以他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东西。 他一方面说美人就是骷髅,可是你写得美人在没有变成骷髅以前她是美人,她不是骷髅。 你看你永远不会觉得林黛玉是骷髅,你不会觉得晴雯是骷髅,鸳鸯也不是骷髅,就连小红也不是骷髅。所以这里他有一种痴,这种痴是对艺术的痴。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 这个痴是用什么作为价值标准呢,基本上是用实用主义,用利害的观点。 但你的艺术有什么用呢,你吭哧吭哧一辈子就写一部《红楼梦》,你有什么意思,你的一生在当时来说不是毫无价值吗,你连科级干部都没当上,是不是,你也没有铁饭碗,也没有退休金。 写了《红楼梦》也没有加入作协,也没当理事。你有什么意义,这本身就是一种痴,所以艺术永远是痴人的选择。 那么第二个痴就是爱情,爱情你可以不这么痴。 刚才我不说了吗,爱情那是神经病,所以我们最容易责备一个人的痴的,一个是痴心于艺术,痴心于永恒,痴心于一种非功利的这样一种精神的升华。 第二是痴心于情,用一种与天地同辉的,与日月同在的,与江河一块奔流的,这种情感来拥抱一个人,来爱一个人,来为这个人付出代价直至生命。 你有过这么一次体验,痴过这么一次,我觉得挺棒。所以呢,都云作者痴,这里头既表达了曹雪芹作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 谁解其中味,第四,谈一下谁解其中味,这个事情麻烦了。 “谁解其中味”这个话你可以把它从很多方面理解。就说除了表面的这些,因为《红楼梦》是雅俗共赏的,一般的说有高小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读,都有可能把它读下来,初中没上过都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