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浮空大桥
在大坝的控制室里,技术人员给潘大年详细的讲述了一遍如何读取水流监测器的数值。 在这之后,林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潘大年出了一道模拟的题目,那就是按照现在的暗流速度,假定裂缝出现在了水深五米处,让他计算一下水泥搅拌车倾倒液化水泥的位置。 “向左调整60公分。”几乎就在林毅出完了题目的同时,潘大年就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这让林毅震惊不已。 随后有一辆水泥搅拌车在潘大年计算出的位置开始倾倒液化水泥。监视器上显示得清清楚楚,在暗流的推动下,那些被倾倒的液化水泥发生了偏移,准确的抵达了假定的裂缝出现的位置。 这一下子林毅更觉得惊讶了,这小子真是个人才,真的是人不可貌相,看上去白白净净的,手无缚鸡之力,原来他的大脑竟然这么强大。 随后林毅又接连的出了几道题目,难度是越来越大,但是潘大年却应对自如,每一次他给出自己答案的时候都不超过十秒钟,而且经过测试,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甚至于就连斜向出现的裂缝都能够及时的计算出修补的位置。 在震惊之余,林毅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有了潘大年的帮助,这个计划终于可行了。 通过这几次测试,林毅发现就像潘大年自己说的那样,这个小子真的对液化水泥的特性非常的了解,甚至于比自己还要强上很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询问之下,潘大年也没有隐瞒,讲述起了他的故事。 潘大年是贵省人,一提到了贵省就会让人想起山高林密,不方便的交通,以及落后的小山村。 正是因为贵省独特的地形,导致很多村落处于了交通极其不便的位置,从而没有办法发展经济。潘大年的家乡也是如此,是一个处于了与世隔绝的位置的小山村。 在小的时候,每一次潘大年去上学,都要走好几公里的山路,爬山梯,过悬索都是家常便饭。每年都有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出事。 而潘大年有一位关系非常好的同学,二人就像是亲兄弟一样。两个人住在不同的两个村子,不过两个村子相距的直线距离其实并没有多远,也就只有两公里左右。 眼神比较好的人站在一个村子里,都能够看到另外一个村子的人在走动。 但是两个村子却是位于了两座不同的山峰上,之间是悬崖峭壁,简直就像是天堑一样。 如果要走山路的话,在两个村子之间打一个来回,需要花上将近一天的时间。 这两位至交好友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站在悬崖的边缘,彼此大声的向对方呼喊着。 潘大年想着,如果能够在两个村子之间修建一座桥梁的话,那么两个人就可以经常一起玩了。 所以潘大年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当一名建筑师,在两个村子之间修建起一座桥梁,不过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在上高中的时候,两个孩子都走出了大山,之后的联系就渐渐的少了,而潘大年却始终把修建大桥的事情装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