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弈
明夷心头很闷,这沉甸甸的天下、心术、杀伐,超出了她的知识范畴。就像面对要从飞机上推下去一人,能救一飞机的人,你推不推?明夷是选择不动的,生死不应该由她来控制。但这不同。天下的福祉,和杀几个人,杀不杀?当你的身份是天下的主宰,百姓的君王,你没有立场去逃避,必须做出选择。或者,只得醉生梦死,做个万世唾骂的昏君。 穆宗用万世骂名,在生命的最后布下了这个局,他认为是天衣无缝的局。明夷现在觉得,他的远见卓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个一箭双雕的局,第一自然是用最信得过的世家力量来杀灭宦官势力,第二是消除武林势力的隐患。 这第一点,是燃眉之急,为十年计。十年后,若能功成,则王权得以巩固,李唐基业稳了五成。 这第二点,是长远之计,为百年计。这些武林名宿,多少年来只求武道不问天道,始终是个隐患。他们不认儒家,无君民之份,就如同手握利刃的孩童,日后势力更大后会为谁所用?王室软弱,延揽不动,但各地节度使呢?权臣权宦呢?他不允许天下有不跪天子之民。他需用之,也需灭之。 明夷指了指最后魏家遇难的时间:“那魏家的事应当不是文宗所为了?” 伍谦平点了点头:“甘露之变后,文宗自保犹恐不及,朝中稍有亲王室之臣,皆有杀身之虞,君无可用之臣。宦官们对文宗大为不满,开始物色好控制的下一位皇帝。他哪有精力再顾江湖之事。” 明夷已猜测出答案:“那必然是宦官所为了?” “应当是的。宦官们在甘露之变后,不可能不发现,这些青年官员身上的武功来历可疑。指向武林四大家,那三家早就家散人亡,只有魏家因为地处偏远,未涉其中。宦官对魏家下手,一来泄愤二来示威,让武林残余势力再不敢与其为敌。”伍谦平分析得头头是道。 明夷有些话还是不能说出来,比如令狐抢夺七炼琴一事。说明令狐对魏家的绝学是非常了解的,于当年之事必定有所瓜葛。 她只得侧面打听:“令狐家也是世家,怎避过了宦官之祸?” 伍谦平想了想:“令狐的阿爷令狐楚曾任宪宗的宰相,宪宗去世后,获罪贬职。敬宗时又获重用,能翻身,我猜测多少是向宦官们投了诚。或者也非他真心愿意,总要为儿孙谋个前程。至于令狐,武宗时只是个刺史,当今圣上格外看重他,现在看来,他极有可能要成为大唐宰相。” “意思是,很可能令狐楚假作与宦官同流,而令狐避过了甘露之变?当今圣上继位才两年,令狐极可能在武宗时就与圣上有往来。”明夷推测道。 伍谦平看了她一眼:“过去的事,你要追究,为你朋友求个说法,我帮你。但只要涉及当今圣上,我劝你一点都别碰。你碰不起。” 明夷知道伍谦平这话虽然不客气,但完全是为了她好。目前看来,唐宣宗比他的哥哥和侄子们都英明得多,做事狠辣,能屈能伸。这样的人,又有极致之权,当然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