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
开封龙德府的大殿上已经摆下了中条山的巨大地图,仆散安贞回开封之后,完颜珣虽然命令其他诸位将领分别掌管中条山,但终究还是怕几人不能协调,所以也经常亲自考察中条山驻营的状况。 “各位,你们看,这个营盘往前推进一个山头,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圣上圣见,只不过,这里好像是个水坑啊。” 完颜珣正在跟大臣们商量布防的事情,却有袛侯郎君过来汇报,原来高俊已经向开封方面奏报了山东的行动,说自己准备率军西向,收复大名府以及磁、沃、邢各地。 “果能如此,是陛下之福。”赵秉文率先向完颜珣祝贺,他本人就是磁州滏水县人,高俊这次西征的终点差不多就是自己家乡那里,这让他也感到与有荣焉。 “前番高俊已经派遣军马支援中条山战场,现如今又从侧翼接应,趁着木华黎全军尚在河东之际,山东军马如果能够北上,定然对敌军是致命一击。”张行信同样也很激动,不过此人虽然是骨鲠忠臣,但却不懂得用兵,看着地图上的城池,还真以为高俊西征能对蒙古人造成多么严重的打击似的。 相比而言,高琪虽然弄权数年,非议众多,但他毕竟也是实打实的在陕西、大兴安岭多年掌军的,对于高俊出征的规模与目的把握得更准确些。只不过,他也对此十分满意,认为高俊是个有分寸的人。 在最近一段时间,蒙古纲也没有忘记向朝廷报告高俊的动向,并且严正的指出山东并没有分成几个部分,高俊几乎是完全统筹着全山东的军政要务,这点哪怕是阎闾小儿都知道。 不服从朝廷分兵的命令,在山东做大,这个高俊对朝廷来说太危险了。 对于赵秉文和张行信来说,他们看不到这其中的危险性,而对于高琪来说,他认为那个是女真人、能带兵、有文官经历、资历也不低的蒙古纲才是更大的危险——不是对朝廷,而是对自己。 “高俊还是忠于朝廷的,只不过他做事确实欠考虑,不能纵容之,日久生骄,到时候更是慢待朝廷。倒不妨从翰林中选出一位英杰之士前往辅助,或许也可以匡正,也让高俊耳濡目染,多学些忠君爱国的道理。”完颜珣坐回到椅子上:“大家觉得何人去比较合适?” “员外白华有干练之才,或可胜任。” “这人我记得,只不过,我已经准备让他去洛阳协助阿里不孙了。” “翰林侍读学士李献能,也是饱学之士,或可胜任。” 完颜珣对于这个建议倒还真没什么反对意见,然而赵秉文却有些担心。对于翰林院的事,他知道的比别人清楚一些,这个李献能素来就对高俊推崇备至,要是把他们俩搞在一起,指不定就在商业互吹当中产生什么巨大错觉,对于朝廷反而更加不好:“李献能工于文采,但不晓军事,还是不要派此人去为好,臣以为御史冯璧素来能驾驭军将,收服不法,或可胜任。” “不行,我已经拟好诏令,让冯璧去陕西清查官军屯田了。” 最后,几个人商议出来的结果居然是王若虚,这倒是让赵秉文心下放心,王若虚速来跟李献能唱反调,对于高俊保持着警惕,让他去监督高俊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