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历史的拐点
阜城门是京城内城九门之一,主要走煤车,为通往京西山西等地之门户,明清两朝以及后来很长时间,城内所需煤炭皆由此运入。出了阜城门,向西约九十里左右,就到了妙峰山了。 吴应熊在天黑城门关闭前就出了城,一路策马前行,等赶到妙峰山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子时。 官道上黑漆漆一片,空无一人。吴应熊仔细辨认了一下,下了官道,奔妙峰山山脚下而去来,走了大约有半个时辰,便已经到了娘娘庙附近。 到了娘娘庙附近,没有走几步,只见路边一座废弃的茅舍里面,隐隐亮着灯光。吴应熊心里一动,下了马,牵马走了过去。 走近茅屋,透过破损的窗户,吴应熊看到屋里有一个相貌英俊的年轻人,正在火堆旁烤火。 吴应熊看了看周围,漆黑一片,心想应该就是这里。 吴应熊上前,朗声道:“这位兄台请了,夜晚迷路之人,可否进来烤个火,休息片刻。” 破屋里的年轻人笑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兄台请便。” 吴应熊推门进来,对着年轻人抱拳道:“阁下到底意欲何为,还请直说。若是为了发财,在下还有些积蓄,还请阁下开个价格。” 年轻人笑道:“吴公子快人快语,在下也不含糊。在下也无其它想法,只是想让公子跟我们去一趟西南。” 吴应熊一愣道:“兄台,莫不是去云南,在下绝不会离开京城,阁下死了这条心吧!” 年轻人摇摇头道:“吴公子,非是云南,而是四川。” 吴应熊心头一阵诧异,不禁道:“四川?看来兄台不是家父的人了。不过,在下已经说过,在下是不会离开京城的,就请阁下死了这条心吧!” 青年看着吴应熊,冷冷地道:“吴公子,平西王爷要造反的事情,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吗?” 吴应熊大吃一惊,不禁问道:“阁下远在千里之外,怎知家父一定要造反莫不是信口雌黄,混淆视听!” 青年冷笑一声,却不接吴应熊的话语,接着说道:“吴世子,平西王造了反,吴世子以为满清会放过你和你的幼子吗?” 吴应熊决然道:“阁下修要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在下相信,当今圣上会有名断,定会给在下一个公断!” “公断当今圣上”青年怒喝一声,“吴应熊,什么时候满人会给汉人一个公断!你留在京城,康熙必会杀了你和你的幼子,以此来打击你的父亲,打消他的斗志!你难道忍心看你的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你又难道忍心你的幼子遭受凌迟刀割之刑,一个幼童,怎能忍受这非人的酷刑!” 吴应熊额头冒出了冷汗,他刚想反驳,年轻人打断了他,继续道: “吴世子,你父亲要是因为你的死一蹶不振,兵败身死,你的家族三百余口怎么办你的母亲怎么办你的嫡子怎么办你可以想象一下满清会怎么对付他们!” 吴应熊的脸已经全白了,脸上的冷汗直流,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焉了下来。 历史上,吴三桂起事,吴应熊和幼子在北京城被杀。吴三桂受不了打击,病死衡州,部下土崩瓦解。清军攻入云南,吴三桂唯一的孙子吴世璠自杀身亡,吴氏一门被屠戮殆尽,惨不忍睹。 青年人走了过来,盯着吴应熊的眼睛说道:“只有你活着,你的父亲才能有斗志和满清继续斗下去;只有你活着,公主才有可能和你团圆的那一天,你难道真的想公主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儿子,一个人孤独到老!” “据在下所知,你的父亲已经开始准备起事了,是去是留,你得马上做个决断。”青年人转过身来,冷笑道:“你的时间不多了!” 吴应熊强作镇静,问道:“阁下就不怕我报告官府吗” “报官府!”年轻人一声冷笑,摇摇头道:“不要说这一路上有我的人,即便没有,你敢吗?官府一旦介入,便会发现你嫡子吴世璠已经出京,到那时康熙自会知道你父亲要起事,我想你也不会蠢到那个地步!” 年轻人目光冷了起来,继续道:“若是吴世子一意孤行,在下会强行带走世子,而在下在京城的兄弟会马上告知满清官府和朝廷,知道世子和世孙出逃,你说满清会如何面对你,面对你的父亲,如何面对你的家族?” 吴应熊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半晌,他才抬起头,苦笑道:“兄台,能否告知,在下的幼子在那里。我们马上上路,咱们赶紧离开这个地方,免得满清的探子追上来。” 青年微笑着道:“吴世子放心,咱们这就启程,贵公子在前方百里处,一切安好。世子是否要回一趟京城府中,安排一下诸端事宜?” “多谢足下!”吴应熊摇头道:“在下已经处理好一切,只是没有想到终于要离开京城了!整日周旋于这些鞑子周围,寂寞也都寂寞死了,真是苦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