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三 攻克河内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一卷我本孝廉郎三百二十三攻克河内失去了邺城的威慑,邺城周边各县城就像是脆弱的小羊羔一样,任由郭鹏肆虐。 各军将领四面出发全面开花,各县城抵抗不了一个时辰就会被镇东军攻破,占据,然后扫荡周边。 郭鹏本人则带兵直驱邯郸,轻松拿下了防备不及时的邯郸,袁绍任命的赵国相仓皇逃跑,邯郸被郭鹏占据,得到了大量辎重和粮草。 几路大军没有费多少工夫就把除了邺城之外的魏郡全部拿下,郭鹏甚至还率军杀入了赵国。 这边还在战争,那边郭鹏已经派人开始消化魏郡了,开始派官员和行政团队入驻魏郡,开始进行战后重建和统治,抢占先机。 青兖二州实验之后确定可行的政策随着军队的推进就往冀州开始铺设,锻炼出来的一批合格的基层官吏入驻冀州,开始在冀州的土地上运行青兖二州已经是常规的政策。 郭鹏要把冀州变成自己的冀州,一边占领,一边统治,这可不是流寇战略。 战争是手段,统治才是目的。 袁本初,我要让你真的无家可归。 攻取邯郸之后,郭鹏稍微停了一下,总结了一下自己攻取魏郡以来所看到的冀州的民情。 简而言之,遍地是庄园,肥沃的土地都被豪强地主们占据了。 不少因为战火或者各种原因失去土地和家园的破产农民被收纳其中作为私人农奴存在,给庄园的主人提供粮食、器皿、酒和各种那个时代的奢侈品,成为他们享乐的工具。 农奴们种田,纺织,饲养牲畜,制作陶器,打铁,酿酒,制作各种奢侈品,成就完善的庄园经济,以此换取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口粮。 辛苦劳动所得到的东西全部上缴给庄园的主人,供他们享用,其中一些特色则发卖往各地城池赚取高额利润。 自然,这些生产出来的财富,政府是一分都得不到的。 这个时代完全是士族和豪强地主的天堂,是黎庶的地狱。 一路打过来,遍地庄园,肥沃的土地都被庄园圈了起来,归属私人所有。 郭某人算是知道灵帝为什么一定要在西园卖官了。 皇帝家里都没余粮了,再不卖官,连官都没得卖了。 当然了,他卖官的钱也没多少用在正事上,一败涂地也不冤枉他。 所以一边走,郭某人就在一边想,自己可千万不能犯了刘秀的错误,这属于老祖宗犯错子孙后代买单,还一起坑了所有的黎庶百姓。 刘秀才不是什么天选之子,更不是大魔导师,他是拥有大量土地和大量财富的民众们民选出来的代言人。 公平公正公开,还民主。 行走在邯郸的大街上,呼吸着邯郸香甜的空气,郭某人咧嘴一笑。 这个时候是七月初三。 郭某人打算等粮道巩固之后就继续北上,同时往北边大量投入哨探,探查袁绍的动向。 与此同时,进攻河内和进攻渤海郡、清河国的军队也进展顺利。 渤海郡和清河国遭到了郭鹏的掳掠人口和公孙瓒的大肆入侵之后,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和恢复。 袁绍自己都自顾不暇,没时间治理地方,便任由地方豪族分割瓜分掉那些空出来的土地,扩大他们的家产,顺便给袁绍一些微不足道的钱财作为感谢和补偿。 他们的建设成果还不错,大片大片的庄园建立起来了。 而这些拥有土地的人也不是什么厉害的角色,面对军队的迅猛突击,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只有少数选择抵抗,然后被灭了。 渤海郡和清河国基本上没有成建制的抵抗军,每个县只有区区几十几百的武装力量,面对凶猛的正规军,什么都不算,不尿裤子都算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