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三 政治不正确的袁绍
陈宫,这是个靠一张嘴成就了曹cao兖州之主身份的人。 可是却又在之后,一手cao作,几乎葬送了曹cao的事业。 对曹cao而言,几乎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若没有陈宫为曹cao游说鲍信,曹cao则不能成为兖州之主。 而陈宫却又在后来背叛了曹cao,转投吕布,追随吕布一直征战到被处死,都不愿回到曹cao的麾下。 其中自然少不得被郭鹏任命为任城国相的边让的功劳。 正是因为边让的嘴不饶人,惹怒了曹cao,曹cao愤而诛杀边让还有他的一些朋友,而这群人之中,就有几人也是陈宫的朋友。 名士交际圈是个圈子,名士不多,就那么些人,这个圈子很小,随便磕磕碰碰都能牵连到一些了不得的人物。 你杀了名士圈子里的人,就是和名士做对,和士族做对,和拥有政治地位、生产资料和大量人口的庄园经济实体做对。 他们是构成地方势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他们就是兖州。 黄巾军可以这样做,因为他们就是反贼,没有道德包袱,而曹cao也这样做,下场可想而知。 顶着名士光环的郭鹏则不存在曹cao那样的问题。 同属名士圈子,大家各自都有各自的觉悟,圈子外的人随便骂,圈子里的人要是互怼,那就不一样了,回转的余地还是有的。 这就是出身和师承关系带来的人生差距。 人生处处有差距,人和人就不能比,一旦比起来,那就吃柠檬吃到没完没了。 郭鹏邀请陈宫加入自己的左将军幕府,陈宫欣然接受郭鹏的邀请,进入左将军府为郭鹏出谋划策。 很显然,陈宫乃至整个兖州士人团体的具体政治倾向都是偏向于保守的,也就是拥汉倾向。 他们并不期待乱世,并不向往乱世,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尤其是在遭遇到了黄巾之乱以后,更是如此。 兖州本地的士人们因为郭鹏能保护兖州,所以尊崇他的权力,更因为他在之前的讨董之战中表现出了拥汉的政治立场,所以拥护他的统治。 相对的,兖州士人讨厌袁绍,因为袁绍至今为止都不承认汉献帝的正统。 袁绍至今为止依然不奉汉献帝为皇帝。 他一直都表示汉献帝是董卓册立的皇帝,与他作为大将军何进旧部所拥立的皇帝不一样,他就是为此而反对董卓的。 即使现在刘协已经被天下大部分人认同为正统汉帝,袁绍极其麾下却依然不认同。 袁绍是想方设法在自己的辖地内寻找可以册封为皇帝的刘氏子孙,对抗长安朝廷。 这样的政治立场是袁绍和兖州,乃至和袁术产生剧烈冲突的原因,因为郭鹏承认汉献帝的统治,袁术也在表面上承认汉献帝的统治。 郭鹏不仅拥汉,而且还和袁绍有仇,绝对不会认同袁绍的战略思想,还很愿意建设兖州,维护兖州的和平安定,简直是理想的统治者。 兖州士人因此十分拥护郭鹏。 郭鹏感受到了兖州士人整体的保守政治氛围,于是不提起征战的事情,而是做出了埋头建设的做法,推行屯田制度,兴修水利,新建粮仓,修筑道路,一副建设者的姿态。 而作为被他引入幕府的充当战略规划职责的兖州本地士人陈宫,显然也体现出了这种保守的政治倾向。 陈宫建议,暂时不要对外动兵,不管是长安还是冀州,都不要动兵。 长安还在内乱,让他们内乱好了,北边袁绍在和公孙瓒对峙,让他们对峙好了。 现在让他们互相消耗实力,等真正的机遇出现了,郭鹏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