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天子监狱里的皇帝,食言而自肥的皇帝
关卓凡偷觑慈禧的这一眼,其实亦算是“历史的感慨”。○番茄小说网`.-com 原时空,颐和园初初落成的时候,玉澜堂的正殿,也是八个门,可是,到了后来,只剩下一个门了,其余的,或者加了重锁两间“过道房”的前、后门;或者干脆拿砖砌死了玉澜堂的后门和两个侧门,整间玉澜堂,只留下了一个正门。 锁门、封门,皆是出于慈禧的指示。 何以如此? 这是因为,彼时的玉澜堂,已经成为德宗的囹圄了。 原时空,玉澜堂是德宗的寝宫,戊戌政变之后,德宗虽然沦为事实上的囚犯,不过,玉澜堂依旧是他的“寝宫”慈禧若临幸颐和园,一定是把德宗带在身边的,到了颐和园,还是把他安置在玉澜堂。 至于为什么必得是“两宫临幸颐和园”若留德宗在紫禁城或西苑,看不见、摸不着,哪个晓得,会不会又作出什么幺蛾子来? 德宗是一个被严加看管的囚犯,玉澜堂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穿堂殿”,为防德宗“胡乱走动”,或里外沟通消息,慈禧下令:封门。 于是,德宗非但不能出玉澜堂大门一步,就连后边儿第二进别名“狮子林”的庭院,也不能去;昆明湖的湖光,万寿山的山色,就更加不关他的事儿了,他能做的,只是在玉澜堂的院子里,看四方天。 所谓“天子监狱”是也。 母子相残的悲剧,国家民族的悲剧。 好了,回到“本时空”来。 一出玉澜堂后抱厦西侧门,便觉得眼前微微一暗这个“中庭”的光景,较之玉澜堂的前院,可“荫凉”的多了。 转下台阶,一抬头,慈安不由“哟”了一声:“怪道叫‘狮子林’呢!这许多的假山!” “中庭”的假山,分为东、西两大片,东高西矮,两山夹池,池上架桥,通向第三进宜芸馆的正门。 假山上,藤萝交蔓;假山旁,香樟、侧柏之属高耸。 除此之外,庭院的四角,皆植大片修竹。 抄手游廊宛转连绵,掩映于凤尾森森之中。 慈安悠悠的叹了口气,“好舒服!” 东庑是面阔三间的“静憩轩”,西边儿 “咦,”慈安有些糊涂了,“‘狮子林’这里,西边儿不是有一座‘夕佳楼’么?怎么见不着?呃……是我记错了吗?” “母后皇太后记心极好!”关卓凡说道,“其实是西边儿的假山太高了,遮住了夕佳楼臣带路,两位皇太后这边儿请。” 转过假山,果然,一座卷棚硬山顶的二层小楼矗立眼前。 “这兜来转去的!”慈安笑道,“这也算……‘山抑’了吧?” “母后皇太后圣明,”关卓凡说道,“确实是‘山抑’。” 抬头看去,“夕佳楼”的匾额,悬在二楼;一楼的柱子上,挂着这样的一副楹联: 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画静竹平安。 “嗯,”慈安点头,“这两句好!我看得懂!意思好,也应景这个院子里,竹子就是多嘛!” jiejie,就晓得您会喜欢这两句,关卓凡微微一笑:“是。” 慈禧插口:“‘夕佳楼’的名字也好,恰如其分!jiejie你想啊,面向正西,又是正对着昆明湖,这个‘夕佳楼’,上了二楼,真正是看夕阳最佳的去处了!” “对,对!”慈安连连点头。 “登上夕佳楼,”关卓凡说道,“傍晚观赏夕阳,固然‘夕佳’;别的时辰,拿来看风景,也是极好的” 顿了一顿,“请两位皇太后留意,咱们方才没看见夕佳楼,是因为站在地面儿上,仰着头;若登楼东望,假山其实是遮不住的假山虽高,到底高不过夕佳楼,则南边儿的玉澜堂,北边儿的宜芸馆,以及东边儿的仁寿殿、德和园大戏楼,都在眼前。” 再顿一顿,“如果站在西侧,凭栏远眺,就更不必说了!往左看即往南看,由近而远,知春亭、廓如亭、十七孔桥、蓬莱岛,皆清晰历历整个昆明湖,尽收眼底!往右看即往北看,万寿山满目苍翠,佛香阁、智慧海,巍然高耸!往前看即往西看,西山如黛,西堤如带” 话没说完,两宫皇太后和皇帝都笑了,玉儿、喜儿等也忍不住掩嘴儿葫芦。 “你这张嘴,”慈安拿一根手指虚点着他,“不去说书,真正是屈了才了!” 关卓凡“嘿嘿”一笑,说道:“臣的意思是,这座‘夕佳楼’,就叫‘朝佳楼’、‘午佳楼’,也是极好的。” “好,好!”慈安笑道,“不如这样吧将这块‘夕佳楼’的匾额,挂到西侧去,这儿呢,挂一块‘朝佳楼’,你看如何?” 大伙儿不由得又笑了。 母后皇太后……难得这么诙谐呀! “jiejie这个话,”慈禧说道,“虽然是玩笑,不过,我想,高宗皇帝的想头,倒和他的差不多呢!” 不但慈安、皇帝,连关卓凡也是一怔:什么意思? “这座‘夕佳楼’,”慈禧说道,“清漪园的时候,就有了吧?也是差不多的二层小楼吧?” 关卓凡答道,“是!” “jiejie,”慈禧转向慈安,“你晓不晓得,高宗皇帝这一辈子,从未在清漪园过夜?总是早上到了这儿,过了中午,就回紫禁城了?” “哦?”慈安愕然,“这却是为何?” “什么缘故,我倒不晓得,”慈禧说道,“不过,高宗皇帝既然一过中午就回宫,那么,自然是从来没有在这儿看过夕阳的,说不定,高宗皇帝觉得,‘朝佳’、‘午佳’也很好,就不‘夕佳’,也无妨的这不是和他说的,差不了多少么?” 说罢,抿嘴儿一笑。 慈安也是一笑,不过,到底疑惑难释,“高宗皇帝为什么不在清漪园过夜呢?早上来,过午就走,这么大的一个园子,不是挺……呃,挺可惜的吗?” 差点儿说出“挺浪费材料”什么的了。 转向关卓凡,“你晓得什么缘故吗?” 关卓凡犹豫了一下,说道:“回两位皇太后,是这样子的” 顿了顿,“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定型之后,整个圆明园工程历经康、雍、乾三朝至此就算基本告竣了,高宗纯皇帝御制,以志其事。” “文中,高宗纯皇帝说,‘予小子敬奉先帝室苑囿,常恐贻羞,敢有所增益?是以践祚后所司以建园请,却之。’又说,‘既释服,爰仍皇考之旧园而居焉’总之,言下之意,是说圆明园之外,不会再修建其他的苑囿了到此为止了。’
“高宗纯皇帝还说,‘然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民力,以创建苑囿,斯则深契朕法皇考勤俭之心以为心矣。’又说,‘藉曰祖考所居不忍居也,禁又当何如?’意思是,不但自己不再修建新的苑囿,后世子孙也不应该再修建新的苑囿了。” “高宗纯皇帝做出上述承诺,大致是两个原因:一来,高宗纯皇帝眼中,圆明园‘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此’就是说,既然圆明园已尽餍所求,自然就不必再做他求了。” “其二,自然是圆明园耗费人力、财力极钜,为恤养民力,也不宜再修园子了。 说到这儿,慈安、慈禧都听出了问题,姐儿俩对视了一眼,慈禧问道:“清漪园是哪一年修的?”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乾隆十五年。” 乾隆九年……乾隆十五年,这特么就尴尬了。 “两位皇太后明鉴,”关卓凡微微苦笑,“不过六年,便食言而……呃,这个……自食其言,朝野上下,自然不免议论纷纷,高宗纯皇帝不能不有所譬解,于是,又写了。” 顿了顿,“文中,高宗纯皇帝说,修清漪园,‘与我初言有所背’,‘不能不愧于心’,又说,‘吾过,而终不能不言者’,‘予虽不言,能免天下之言乎?’” 慈安、慈禧、皇帝,以及李莲英、玉儿等太监、宫女的头脑,心中都不禁暗自嘀咕:这不成“罪己诏”了么? 关卓凡继续说道,“高宗纯皇帝如此自譬:‘盖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意思是,疏浚昆明湖,是为治水;瓮山更名万寿山,是为皇太后寿,‘亭台之点缀’,不过是顺理成章之事。” 这个理由,可是有点儿勉强啊。 “高宗纯皇帝也晓得,”关卓凡说道,“这个理由,有些勉强,又补充说,修清漪园,是‘出内帑给雇直’花的不是政府的钱,是皇家自己的钱。” 可是,皇家自己的钱,又是哪里来的呢? 嘿嘿。 “文中,”关卓凡继续说道,“高宗纯皇帝还提到了‘圆明园后记有云,不肯舍此重费民力建园囿’,自嘲‘今之清漪园非重建乎?非食言乎?以临湖而易山名,以近山而创园囿,虽云治水谁其信之?’” 慈安、慈禧对视了一眼,心里头都在想:这位太爷爷写文章,还真是啥话都敢说啊,一副百无禁忌的模样。 “总之,”关卓凡说道,“高宗纯皇帝自知,不论他如何譬解,也难免背信之讥,于是说,‘自失园虽成,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宵,犹初志也,或亦有以谅予矣’意思是,我临幸清漪园,一向是早上去中午回,从不过夜这总可以证明,我修这个园子,真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吧?哎,大伙儿可以原谅我了吧?” 原来,早去午回,是这么来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