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无限之统帅三军在线阅读 - 灭蝗传说(大结局)

灭蝗传说(大结局)

    蝗虫爆发的时节到了,但是这一次的蝗虫虽然数量也不少,但是并没有泛滥成灾。为什么呢?因为保护了生态环境,建立了对付蝗虫的生态壁垒,所以蝗虫虽多但也不足以造成大的灾难。为什么呢?因为蝗虫一多,它的天敌也会大量赶来,这样的话大量的蝗虫就会被吃掉,这样一来蝗虫的数量就会下降。

    许多人觉得耕种的面积越大,就能获得更多的粮食。这话在部分的情况下是对的。但是耕地多到一定数量之后,如果继续开荒种地,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容易导致一些自然灾害,结果呢,粮食的产量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一些人反而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粮食而死于营养不良。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一个文明的消亡。

    古埃及文明可以说是“尼罗河的赐予”。在历史上,每到夏季,来自尼罗河上游地区富含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淤泥随着河水的漫溢,总要给下游留下一层肥沃的有机沉积物,其数量既不堵塞河流与灌渠、影响灌溉和泄洪,又可补充从田地中收获的作物所吸收的矿物质养分,近乎完美地满足了农作物的需要,从而使这片土地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来养育众多的人口。历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埃及漫长而富于生命力的文明,并由此兴盛了将近100代人。后来虽然古埃及的统治者几经变动,但那块古老的土地作为丰裕的粮仓,依然帮助那些征服者们渡过了2000多年的富足生活。尼罗河流域的土地所以能使文明繁荣达数千年之久,主要取决于尼罗河河谷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特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尼罗河上游地区的森林不断遭到砍伐,以及过度垦荒、放牧等,导致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尼罗河中的泥沙急剧增加,大片的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昔日的“地中海粮仓”从此失去了辉煌的光芒,最终成为地球上生态与环境严重恶化、经济贫困的地区之一。

    2。古巴比伦文明的兴衰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曾经诞生过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这块广袤肥美的平原,由发源于小亚细亚山地的两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在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幼发拉底河高于底格里斯河,人们很容易用幼发拉底河的水灌溉农田,然后灌溉水排入底格里斯河,再流人大海。良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发达的农业,农业的发展又带来了繁荣昌盛,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宏伟的城邦。从公元前500多年开始,巴比伦文明逐渐走向毁灭并被埋藏在沙漠下将近2000年,变成了历史遗迹。古巴比伦文明的败落曾经是一个秘密,而地理学和生态学专家对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古巴比伦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由于古巴比伦人对森林的破坏,加之地中海的气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沟渠严重淤塞。为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开挖新的灌溉渠道,而这些灌溉渠道又重新淤积。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水越来越难以流人农田。一方面,森林和水系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伦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洗田。由于缺少排水系统,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罩上了一层又厚又白的“盐”外套,使淤泥和土地盐渍化。生态的恶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高大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们被迫离开家园而坍塌。如今在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已是满目荒凉。

    3。古地中海文明的演变

    地中海地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沿地中海的一些国家曾呈现出一种进步而又生气勃勃的文明。如今,除了很少几个国家还比较发达外,其他都沦为20世纪世界上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其中有些国家现在的人口也仅有先前人口的1/2或者1/3。地中海地区多数国家的文明兴衰过程非常相似:起初,文明在大自然的漫长年代造就的肥沃土地上兴起,持续进步达几个世纪,随着开垦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森林和草原植被遭到毁坏,富于生产力的表土也随之遭到侵蚀、剥离和流失,损耗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有机质营养,于是农业生产日趋下降。随着土地生产力的衰竭,它所支持的古文明也逐渐衰落。

    事实上为什么科技越发达,往往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灾难往往就越多,这绝对不是科技的错,而是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结果。

    终于到了副本结束的时候了,虽然粮食依然减产了,但是并没有发生饥荒,皇帝很满意,而老百姓则是感激。至于官员们则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因为灾难而造成****,也没有大量消耗国家的财力。

    而此时老赵本人却已经完成了任务,回到了主神空间。

    但是这老赵穿越的那个时空,他因为治蝗的功绩居然被老百姓立了祠堂。